既然是随笔就想到哪说哪吧,不要那么多条条框框,我是最受不得约束得啦.
工作十年,做仓库十年.本来读书时专业不是物流,因缘寂会做了这行,一做就是十年.
仓库里所有的工作岗位,收货,包装发货,库管都做过.刚入行的朋友都觉得仓库没有什么做的,也有道理,操作层面来讲其实都很简单,就算是用上一些信息系统,就算物料很多,就算操作模式很多,熟悉了也就没什么了,毕竟常用的操作就那么几个.从工作量来说,仓库的工作很杂,千头万絮,工作量很大;从报酬来讲,一般在整个公司里算低的,因为领导觉得都是很简单的工作,做好了他不会想到表扬你,觉得是应该的,出了问题就要被骂死.
在其他部门面前也是低人一等,好像谁都可以使唤仓库的人.我觉得这些都是实际情况,有很多都是打工仔改变不了的.不过十年的工作经验让我知道一个道理:有些事情你做还是不做,用不用心做结果是很不同的.所以我想劝一些刚入行总在抱怨或迷茫的朋友,既然干了这行, 暂时又不能转行的话,不如用心把这件事情做好.付出总有回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嘛。
(当然,你要扪心自问,你功夫下到了没?!).
一,收入和职位
在面试的时候,作为应聘者经常会说"我想多学点东西,我想找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这些都没错,也是很多人的真实想法.不过大家其实更关注的是这行收入和职位吧,呵呵.
我先回顾一下自己十年来的历程,申明两点:1,绝对没有炫耀的意思,过来人看了也都明白做了十年的人来说混得很一般;2,如果有旧知看出我是谁了请高抬贵手不要捣乱,
我把自己作为样本来解剖,把自己的拙劣和愚钝亮给大家看,就是报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想法,想给后来人做个启示,让他们少走点弯路,错路甚至是死路.
第1份工是在一家国有贸易企业里做仓库管理员, 向仓库主管汇报,做了1年, 进去的时300/月(税后,含住房公积金,下同)走的时候750/月.第二份工是在一家日资500强的合资制造企业仓库里做,啥都干过,都是基层职位,向仓库主管汇报,做了7年,进去的时900/月,走时2500/月.
第三份工是一家美国私人企业在国内的小贸易公司做物流经理,其实啥都干,向总经理汇报,做了2年,进去的时候7500/月,走时9000/月.
现在我在一家中等规模的欧洲公司做仓库主管,向物料经理汇报,他们给的价是在6000左右.
我的反省是,我的第二份工时间太长了,当时我年纪小,不懂事,醉心于500强的面子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丰厚的福利待遇以及相对外面较高的收入一直没有挪动.其实在第4,5年的时候就 应该考虑在公司内职位上不去,该学的都学到了就应该马上换新的公司,能提供象仓库主管/经理或物流经理这样高一点职位的公司,不要再浪费时间,现在中国发展这么快,要抓住机会,早点给自己上压力,上职位,上赚钱的机会,对我来说,我没抓住,所以到现在我还没房子
二,再谈收入.
收入固然重要,特别是对象我这样已经上了年纪的要成家要养家糊口的人来说.但对于刚毕业的朋友,最大的幸运不是有一份很高收入的工作,而是能碰到一位贵人,能做你的师傅,将你带入行,并且自身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能言传身教你很多东西,能告诉你这个行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帮你分析和规划职业发展.这些东西比一份高薪在我看来更重要的多.我并不幸运,做这行纯粹是歪打误着,也没人带, 都是自己在工作中体会琢磨,天资有限,很多事情等明白的时候似乎已经晚了点,要知道,人的一生中有时候关键就那么几步,没赶上点意味着什么,呵呵,只有老了才知道啦.
打工者的收入就是老板给的工钱.拿多拿少,一看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二绝对就是运气了.年轻的朋友不要太抱怨,要知道不公平,矛盾和压力本来就是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说到底,拿多少,看你在什么样的公司做什么了.我这些年的体会就是不要看名声和规模,不要看销售额,也不单看利润额,只有人均利润大的公司收入才会高些,当然职位越高收入也相应高些.与其抱怨自己的坏运气,不如下点功夫用点心机提高下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机会来时才抓的住,抓的稳,抓得多.
三,职业发展规划.
HIBING所言极是,我们这代很多事情就是胡里胡涂这么过来了.
工作了二,三年的朋友就应该有意识的考虑今后的职业发展了.此事关系重大.做仓库的朋友怎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我觉得横向,可以把仓库里所有岗位都做到:收货,发货,包装,库管.往上就是仓库主管(比如零件库主管或成品库主管或整个仓库的主管)或仓库经理发展.不过就是做到上面了,其实事情还是那些事情,无非责任大些,仓库的事情都是很繁琐的,每日每月每年都如此,做时间长了也特无聊,而且收入基本上也就那样了.
所以有些朋友想转供应链管理的其他岗位.说到这里,我还是要挺一把刘宝红先生对供应链管理的三大块分类:
采购与供应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物流管理.仓库属于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物流管理,如果要离开仓库,可以做物流管理里的另一部分工作--运输管理,也可以往采购与供应管理靠,不过好像比较难,特别是些规模大的公司,对于他们供应管理是很重要的事情,不可能让仓库上来的人做.我看到过从仓库保管工人转到生产与运营管理那块里做计划的,那是个可行的转岗途径,因为有信息系统的支持,现在很多公司计划员同时也是采购员,但这种采购职能实际是一种在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文职工作,即无原来那种采购的"油水",又无大公司供应管理人员的权力和责任大.现在大多数公司没有按刘先生的分类来规划部门,一般而言,都是二大块:
计划/采购+物流(仓库/运输).这两大块的头有的公司叫物料经理,有的叫物流经理,有的叫供应链经理.不管叫什么,我碰到的头基本上都是计划/采购做上去的,从物流这块仓库直接做上去的我十年来只碰到过一个.
有志做领导的仓库同志可以参考.另外,这刘先生这三块其实只是他说的--供应链管理的前台,我的理解是务实的部分,做时间长了也很无聊啊,比如我做了十年的仓库,随便换一家公司做,给两个星期我,我就没啥新意了, 无非是王八和乌龟的区别;我现在在留意供应链管理务虚的后台---物流/供应链系统的规划,咨询和培训.
这个东东应该比前台有意思,丰富多彩,好像也没那么无聊.有想法的仓库朋友也可以考虑一下这块.着名的那个谁谁程晓华先生不也是从物料计划员--物料经理走到这块去的吗?职业发展规划说起来简单,要做好,那就要看各人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运气啦,呵呵.
对了,我基本都在做企业物流,没怎么在物流企业里做(干过两个月而已,做仓库业务主管,向总经理汇报),
四,NASA的交货期
前几天美国的航天飞机“发现”号完成了十余天的任务安全返回地球。电视里在讲述这段新闻的时候说美国的几架航天飞机都将在2010年退役,所以NASA将加快航天飞机的飞行任务,以尽快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设。
我年轻的时候对航空航天很感兴趣,现在自己又做物流这行,对这段新闻自然很有体会。目前太空中唯一的俄罗斯的空间站很小又很旧(似乎已经在去年或前年已经寿终正寝坠毁了),而在太空中修建一个空间站对
技术和资金要求极高,于是俄罗斯现在和欧美现在联合修建一个国际太空站,象搭积木一样,一段段搭建起来,建一部分就大家共享使用一部分直到全部完工。因为新的国际太空站规模比以前的大很多,所以搞了好多年还没完工。而一般的飞船因为搭载容积有限,只能运送给养和小件装备到太空站(还要运回太空站的垃圾,多环保啊 而无法运送大块的部件,于是大件的运输任务就落到了美国的航天飞机身上(前苏联的航天飞机项目早就废弃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们唯一一架的暴风雪号没有正式执行过飞行任务)。前几年美国的航天飞机失事及后续的调查延误了一段时间的运输,现在手头的几架航天飞机又面临退役,因为费用也不低,美国也不准备再造航天飞机了,而空间站的建设还有大把的任务没完成,当然NASA就有点急了,完不成交货期嘛,呵呵。
记得在日资公司工作时,仓库里贴着一张公司规定的仓库工作目标:确保客户交货期。其实这个目标不仅是仓库也是整个物料/物流/供应链部门的工作目标。客户也不光是和公司签订购货合同的单位,也包括公司的内部客户,比如生产制造部门,物料部门要保证他们能有足够合格的物料完成生产计划,又比如销售部门,他们可能要暂时借出一些物料或成品给客户使用或参加展览会,售后维修部门可能需要一些维修用的备件, 工程安装人员需要工程安装附件来给客户安装设备,SOURCING和R&D人员需要些物料样品自己用或给Vendor.为什么仓库或物料部门头绪那么多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客户太多,外部的,内部的,方方面面都要找我们。这也很正常,一个公司的运作无非是人,钱,物,信息四个元素流动嘛,谁叫我们是搞“物”流的呢?既然神通广大的NASA都急了,我们也要明白压力和矛盾本来就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就是牢记这个工作目标,想尽办法尽力达到。。。。。。
1096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