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人”与“淡人”概念又火了,成为职场人设新名词

本文转自:劳动者报

    继“MBTI”测试中的“i”人和“e”人讨论之后,“浓人”与“淡人”概念又火了,成为职场人设新名词。  

    “好的”“没问题”“都可以”“你要这么做我也没有办法”……

    情绪稳定,平淡如水。无论在工作中受到怎样的风吹雨打,永远松弛,永远波澜不惊。社交媒体上,一群年轻人自称为职场“淡人”,有着“淡淡综合征”。

    与之相反,还有一群人则是职场“浓人”,主打一个热情洋溢、敢想敢干、生命力饱满到溢出的风格,不仅自己永远情绪高涨,还带动着“全世界”一起冲。

    继“MBTI”测试中的“i”人和“e”人讨论之后,“浓人”与“淡人”概念又火了,成为职场人设新名词。

    “浓人”似火,“淡人”如水。“浓人”和“淡人”背后,年轻人的职场状态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存在哪些小疑惑?我们又应该如何更好地与职场共处?

   “浓人”特质,   为职场进阶带来“加成”

    31岁的肖若若是一个工作8年的“半熟职场人”。在公司里,从年龄上来看她属于年轻人阵营;但她已担任部门负责人,独立带领团队承担了许多重要项目。每天早晨都在楼下咖啡店买超浓美式咖啡、风风火火战斗一整日的肖若若,在工作上风格也和这咖啡浓度一样,是个“超浓人”。

    肖若若觉得,“浓人”性格给自己的职场经历带来了“加成”和助力。

    “当我还是一个毫无资源和话语权的职场‘小白’时,我就已然是不折不扣的‘浓人’风格了。这8年来,我的‘浓度’丝毫未减,也从来没因此被困住、绊倒。”肖若若的“浓人”感表现在每次开项目策划会。当大家对一个不完善但又不敢提出意见的方案沉默、推诿时,肖若若往往是主动“开麦”出击的人。

    有一次,公司要求几个部门拿出推广品牌方案,上司建议制作视频。肖若若和同事们讨论发现,做推广视频预算高,流程繁琐,战线长,可预见效果差,团队成员普遍没有积极性。肖若若主动出击,询问每个人的真实想法,并在次日讨论会上向上司勇敢提出,直接递交出新方案——做更新潮年轻的音频产品

    “上司一开始很惊讶,因为在其他部门布置方案时,大家很老实地答应了。”但结果证明,肖若若部门的新产品大获成功,公司高层领导也很满意。

    “根据我的观察和探索,公司很讲究规则和秩序,员工以项目完成度为生存标尺,而不是打无用的、形式主义的‘人情牌’。”肖若若说,“既然以规则为基础,那我们就可以‘浓人’一点,放开去追求效率、追求自我实现的成长刻度,不整‘人淡如菊’那套虚礼”。

    肖若若觉得,在事业上,有效率有人缘的“浓人”,可以拓展工作的“上限”“天花板”,推动团队更往前一步,快速攀升到新的高度。

    在互联网行业工作5年的沈幼宜也有类似的感受。

    “‘浓人’是因为有所求。当我想升职加薪,在公司‘上桌吃饭’甚至‘点菜’,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和自由度时,我会很积极。”她发现,当一个团队中有“浓人”时,就有人愿意冲锋陷阵,给团队带头做榜样。

    但沈幼宜同时也发现,职场“浓人”性格背后是对人与事的过分在乎,“浓人”遇到职场障碍期时作出过大反应,也会因此内耗。她有时候就会报复性进食,甚至失眠。

    沈幼宜也遇到过一些“浓人”同事,遇到问题容易凭感觉“疯狂输出”,不考虑后果。“他的业绩不错,但是工作10年还在基层,也有这方面原因。”

    肖若若认为,职场“浓人”不应该只是发泄情绪,而是应理性思考,然后主动出手去解决问题。“要秉持着‘任何努力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原始逻辑,而不要陷于情绪的漩涡里。”

   “淡人”   是职场的一层“保护皮肤”

    和“浓人”相反,刘怡然在职场中是“天生淡人”。

    面对领导安排的任务,刘怡然总是回复“好的”,再默默在截止时间前按时提交;面对同事的阴阳怪气和刁难,她自带“钝感力”,不和对方深交,也不因为他人的一句话就内耗;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不惊慌失措、发泄情绪,而是淡定地制定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遇到需要主动争取的工作任务,刘怡然也不会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人,而是听从领导安排,“我都行,都可以”。面对竞争时,她也倾向于缩在后面,不当“出头鸟”。“这可能也和我的‘i人’(内向)属性有关。”刘怡然自我分析。

    社交媒体上,“淡人”被认为是“最适合打工人的社交人设”,许多人争先认领并许愿成为“淡人”。

    然而,“淡淡综合征”的流行,也反映了一部分职场困境。在刘怡然看来,有时候,成为职场“淡人”是由于社交倦怠,疲于维护人际关系,“职场中交浅言深往往会受到伤害”;但与同事的疏离感,有时候也会让自己陷入一种工作中的“数字化孤独”,缺乏真实稳固的社会关系支撑。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管健曾提出,现代社会的原子化现象,让一些人在忙碌之中开始建构起分明的边界,讲求“不要麻烦别人”的礼貌,亦最好有“别人也不要麻烦我”的清静。

    管健指出,部分年轻人在生活和工作繁琐的重负下趋于“低欲望”,表现为低成就动机、低权力动机、低社交动机。“如古希腊犬儒学派,提倡回归自然,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要求人克己无求,独善其身。”

    “这时候,‘淡人’人设也是职场的一层保护‘皮肤’,用来抵御外界的侵扰。”工作3年的王婷,就经历了“由浓转淡”的过程。

    刚入职那两年,王婷充满热情。领导安排工作后,她尽可能做到最好,迫切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同事找她帮忙,她全力以赴,希望和同事成为好伙伴、好战友,甚至为了同事的工作而加班。

    但王婷逐渐发现自己状态不对——对工作来者不拒让她压力很大,领导的批评常常让她内耗许久。对同事伸出援手却被当成“老好人”,表达不满的情绪后,又会被反驳“你是不是太敏感了”,甚至被暗中排挤,这导致王婷最终选择了调岗。

    在新岗位适应了一段时间后,王婷不再执着必须从工作中“证明自己”,而选择更松弛地接受“不完美”,保持内心的自洽:对单位的人和事不期待、不关心、不共情,完成本职工作就好;和单位同事划好边界,绝不“交浅言深”;遇到不配合的同事,不争辩、不吵闹,但坚持自己的立场,实在不行找领导评理;被领导批评不难过,被夸奖也不沾沾自喜,主打一个“喜怒不形于色”;工作推进不下去了不过度内耗,直接汇报给领导,及时寻求解决方式。

    “作为‘淡人’,能让自己既在负压环境中守住宁静与幸福,又能在平静稳定里保留积极自我。”王婷认为,这时候,职场“淡人”并非不思进取,而是找准定位后,用松弛感来化解严肃。

   “浓淡”关系,   工作期待 但无须“贴标签”

    “是‘浓人’还是‘淡人’,和人们对待工作的期待有关系。”在中国政法大学心理系副教授于悦看来,许多人会因为某个目标或者对工作的想象,选择一个合适的“职场角色”。

    “人们做事背后的力量在于什么?是动机。”于悦指出,心理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成就动机”,为了拿到真正的成就、获得某种能力或是达到绩效,会有一股力量推着人们往前冲,去实现目标。

    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两类人:一类人主动掌握整个工作流程,还有一类人像考试一样只做“必考题”。不一样的动机,通向两个方向。如果目标感弱,就会成为职场“淡人”,被动接受安排;如果动机明确,则会成为充满干劲的“浓人”。

    在沈幼宜看来,职场环境、领导、工作动机……这些都是可以主动选择的。“对于不重要的、不确定背后动机的事情,不如当个‘淡人’,别掺和,别上心,也不必难过生气;涉及到自己利益时,就当个‘浓人’,努力争取。”

    “社交媒体上有很多人觉得‘浓人’在职场容易吃亏。”但沈幼宜认为,吃亏的不是“浓人”或“淡人”,而是拎不清自己要什么的人。“有些人最开始在环境中‘人淡如菊’,却一辈子碌碌无为,也没升职加薪;有些‘浓人’光‘整顿职场、对抗资本’,却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不确定自己能否承担情绪化的后果,较容易被人当枪使,或当作刺头削了。”

    “生命的浓度不该被定义。”王婷认为,在网友热议“浓度”的表象下,是当代年轻人越来越清醒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态度。相较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年轻人更看重内心真实的追求,也更在意身心健康。

    “职场‘淡人’还是‘浓人’,没有所谓的好和坏,也不用贴标签定义自己。”于悦很认同一个观点,“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实现自洽,就是职场人比较舒服的状态”。

(余冰玥 沈杰群)
@声明: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内容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阅读
  • 职场沟通中的规矩与原则

    1.避免争辩 说话时最怕碰到没有反应的人,所以和别人谈话时要随时加以反应,可以点头,可以微笑,有时可以随声附和。 专家研究:凡是去攻击对方的人,绝对无法在争论上获胜,反而能够尊重对方人格的人,往往能够改变对方的想 ...

  • 职场女性的晋升之路充满挑战和机遇

    职场女性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职业生涯的晋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职场女性在职场上稳步前行。 首先,职场女性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己的 ...

  • 职场上有没有真正的朋友?

    提起职场,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职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一个人走进职场,就会产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需求。而这种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是排他的,所以,同事之间或多或少 ...

  • 职场中保持情绪稳定有多重要?

    “情绪稳定”的人在职场中混的风生水起,就如同一个人的情商,情商高好办事。而“情绪不稳定”的人,会被领导视为一个很难掌控的人,即便能力再强,也很难长久的做下去。因为“情绪不稳定”的人就如同一颗“ 定时炸弹”,不知 ...

  • 员工关系主要做什么?

    员工关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协调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并处理与员工相关的各类事务。以下是员工关系的主要工作内容:‌ 1. ‌协调与沟通‌ 员工关系的核心职责是协 ...

  • 什么是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Employee Relations Management,ERM)从广义上讲,员工关系管理是在企业人力资源体系中,各级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职能管理人员,通过拟订和实施各项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行为,以及其他的管理沟通手段调节企业和员 ...

  • 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

    01 概念 人力资源规划(Human Resource Plan,HRP)也叫人力资源计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通过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运用科学的方法 ...

  • 职场管理中的“人性”困境

    1. 经济学与行为学中的“极端人性” 在经济学中,人被假设为理性自私的个体。这种观点认为,人做决策时总是追求最大化个人利益,不会轻易考虑他人的需求。无论是消费选择、投资决策,还是职场中的行为,人总是偏向于利己的方 ...

  • 职场这些心理要不得

    1、认为有了靠山就无忧 在现代职场,寻找靠山其实有其合理性。俗话说找靠山得找“他自己吃饭,能给你一口汤喝”的那种,这不失为一种让升迁之途更加畅通的方法,而且有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要谨记,靠山也是有可能走人的。 ...

  • 职场有哪些潜规则?

    职场如同战场,看不见的刀光血影,都是十分残酷的,身在职场打拼的人更是负重前行,职场都有潜规则,那么这些潜规则你都了解吗,一个不小心掉入陷阱就成了麻烦。 1、职场不存在真正的情谊 职场说白了,就是一块利益场地,所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