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智慧:避免与人为争,和谐共处之道

2023年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和芒格提出了一个建议:要尽快远离那些“有毒”的人。

我深有体会。对此,我有深刻的感悟。

特别是在工作中,遇到“毒人”的概率是相当大的。

可能有人给你使绊子,有人给你穿小鞋,有人给你捅刀子…………心有不甘,与之纠缠不休,往往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所以我常说,在单位宁愿吃点小亏,也不要与之较劲。

一、与其争辩,不如争冠

前段时间,侄子向我请教如何应对与领导关系不好的秘诀。

我说:“哪儿有什么秘诀啊!做好你自己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

他不以为然地说:“你是没遇到过讨厌你的领导吧?我从来没见过你遇上过讨厌的领导。”

我说:“还真不是。”

刚进入传媒行业的时候,我就遇到了一位难搞的领导。这位领导虽然能力强,但对于他一手带出来的徒弟和我这样的“非嫡系人员”,态度迥然不同。

同事有的建议我请他吃饭表忠心,以表诚意。

一向不擅长这些场面活的我,深思熟虑后还是拒绝了。

为了保住工作,我制定了两条策略:一是尽量少出现甚至不在他面前出现;二是尽量更好地完成我的工作。

别人一个月写1万字,我会争取完成2万字;

别人一周完成一篇深度采访,我争取完成两篇;

别人都在争取编辑派题,我就尽可能地去挖掘选题。

中途让我委屈、崩溃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他对我做出的成绩无动于衷,而对我的错漏总是大发雷霆;比如年末考核涨工资、升职之类的事情他统统没考虑过我。

我都假装听不见,也一概不放在心上。

当我把注意力从赢得他的肯定,收回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上,精益求精做好每一次采访。

就这样坚持了三年,我被提升为主笔。后来辞职创业期间,很意外地听到了他对我的褒奖之辞,我只是淡然一笑。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看似复杂,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的工作能力。

你把每一件事都做到了位,再挑剔的人也会对你刮目相看。

日本知名保险公司创始人岩濑大辅总结出一套&squot;工作三原则&squot;,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

"记住,一个挑剔和严厉的上司会让你学到更多东西。"

当你转换心态不再处处计较,你会发现严苛的上司,是工作中的拦路虎,也是成长过程中的贵人。


二、与其报复,不如远离

知名记者周轶君刚参加工作时,因为能力出众,是单位重点培养的新人。但她的顶头上司,报社里的副主任,却时常刁难她。

一次研讨会上,副主任又当众羞辱她,将她的稿件摔在她面前,说她写的东西不知所云。

周轶君又急又气。因为稿子是她熬了几个通宵写的,事先也给编辑组的同事们看过,都得到了认可。

面对存心刁难的副主任,气急败坏的她直接拿起稿子,甩到了对方脸上。对方只是解气了一下,事后仍然继续混日子。

而周轶君本人则因此被通报批评,还错过了一次很好的晋升机会。

周国平先生说过一句话:在烂人身上不值得浪费任何感情,哪怕是愤怒的感情。

在单位里,这样的烂人随处可见。

有人干活时偷奸耍滑,抢功时却比谁都积极;

有人喜欢背地里搞小动作,给你使绊子,甩黑锅。

遇到这样的人,你千万不能和他们针锋相对,硬刚到底。

非要撕破脸,最后闹到不体面不说,为此买单的还是你自己。

最好的办法,就是忽视他,不理会他。

狗咬了你一口,你没有必要咬回去。你最该做的,是避开它,远离它。

美国作家邦妮·加莫斯有个化学家朋友叫伊丽莎白。从读博士学位,到去研究所实习,再到后来发表论文,伊丽莎白遭受过太多恶意。有人说她与导师有不正当关系,有人说她窃取同事的研究成果,还有人说她贪图名利。加莫斯本以为伊丽莎白会很痛苦,但事实上,伊丽莎白从来不理会这些烂事。她沉浸在学术研究中,年纪轻轻就成为全国知名的科学家。

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烂人烂事。正确的姿态不是回以恶意,而是敦促自己离开那个圈子。当你变强大了,你讨厌的人,连背影都消失了。


三、与其较劲,不如借力

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中有个耐人寻味的情节。陈可在北漂十年后离职创业。在筹备过程中,她不仅邀请了交情甚笃的伙伴,还邀请了曾经势不两立的对头。这倒不是她有多大的格局,而是因为她认准了每个人的优势。而这些人肯不计前嫌回来帮他,也不是心胸宽广,而是看好她手上的项目,认可她的能力。对此,陈可解释说:“这就是北京的魔力,不管你们曾经是伙伴,还是对手,只要有利可图,你们就会变成同路人。”其实不只是北京,任何单位都是如此。出来工作,大家都是为了挣钱,那些为难你的人,只不过是站在了利益的对立面而已。成熟的职场人,不会情绪上头了就不管不顾地去得罪一个人。因为他们明白,和别人较劲,消耗的是自己的时间,拖累的也是自己的成长。企业家李开复初到微软公司时,资深经理人琼斯经常为难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琼斯不仅拒绝李开复参与自己的项目,还对他的很多正当要求置若罔闻。换做其他人,要么伺机报复,要么一走了之。而李开复却完全不为所动,他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最后凭自身努力,得到一个很大的科研项目。不久后,公司高层接到投诉说,琼斯工作能力有限,准备将其辞退。当他们向李开复征询意见时,李开复只是客观地说:“琼斯气量不大,与人相处有些固执,但我认为,他是个可用之才,工作能力没有问题。”因为这句评价,琼斯被留用了。被李开复的格局折服,他成了李开复最得力的合作伙伴。在琼斯的帮助下,李开复最终也开辟了自己的事业。现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一切合作关系的基石不在于你的经营,在于你所能提供的价值。”真正成熟的工作观,应该是事在人先。不必再纠结对方是敌是友,当你能为其他人提供价值,你自可化敌为友。

有一个人际关系定律:无论你走到哪个圈子,遇到讨厌的人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即使你解决了这个,也会有新的补上来。在工作中,难免会与你看不惯的人相遇。请始终记住:最有力的报复是无视,最聪明的离开是精进。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耗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强者的目光是星辰大海,而不是脚底那微不足道的沙子。
@声明: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内容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阅读
  • 求职季,法官详解职场中常见劳动纠纷

    核心提示:每年6月的毕业季,也是求职旺季,大批毕业生即将进入职场,开启一段新的劳动关系。法官提醒,在职场中,各环节都有需要防范的法律风险。 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是否可以向公司主张二倍工资?公司组织公费 ...

  • 西安蓝页猎头:职场梦想的高效连接器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职场舞台上,企业渴望寻觅到能助力腾飞的精英人才,求职者则怀揣梦想,期盼找到施展才华的理想平台。而在这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中,西安蓝页猎头宛如一位神通广大的 “职场月老”,精准牵线,促成无数美满 “ ...

  • 职场 “拍马屁”:是生存技巧还是发展陷阱?

    在职场社交的复杂图景中,“拍马屁” 行为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将其视为快速晋升的捷径,通过对领导和同事的刻意奉承来获取资源;也有人将其视作违背职业操守的陋习,认为真诚工作才是立足根本。这种争议背后,折射出 ...

  • 职场之路:在磨砺与成长中绽放光芒

    职场,宛如一片广袤无垠的原野,有人在这里辛勤耕耘,收获丰硕成果;有人迷失方向,在迷茫中徘徊不前。它既充满机遇,也布满挑战,每一步前行都伴随着成长与蜕变。如何在职场这片天地中站稳脚跟、不断进步,是每一位职场人都在 ...

  • 职场最大的偏见是对老实人贴便签

    职场最大的偏见是对老实人贴便签 很多“老实人”,在职场中常常被贴上标签: “他不爱说话,太老实了,不善于沟通。” “他看起来老实巴交的,不懂变通,安排他去那个项目真的靠谱吗?” “有个升职名额,他其他都不错,就 ...

  • “内向者,不善于表达”是职场对于他们最大的偏见

    内向者不表达,不代表他们不懂得表达,不善于表达。 相比外向者而言,那些被称之为职场老实人的内向者,往往会更具有同理心,他们的表达技巧,往往更能触动真诚的开关。 职场中不乏很多左右逢源,看似什么场合都有很多话,能 ...

  • 职场新人,一定要明白的潜在规则

    一、在工作中要学会自律 学会自律是一个职场新人,在职场中获得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旦在工作中越过自律的标准,让自己随性去发挥,肯定会在工作中栽跟头,即便是你是一块石头,领导或者老同事也能把你打磨圆滑;因此,要想不被 ...

  • 职场三问,带你打造属于个人的职场晋升体系

    问题1,这个问题公司是如何解决的? 很多人抱怨自己在单位或者本职岗位学不到东西,核心原因不在于公司真的没有学习机会,而是个人的不求甚解。 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每天处理不同的问题,然后不断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效 ...

  • 写给财务职场新人的几点思考

    作者 齐晓明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学硕士 上市公司、互联网公司财务总监、CFO、总裁 国际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作者的话:本篇文章主要是给在企业中工作的财务新人一些建议,不足之处请阅读者指正,也请大家带着思考阅读 ...

  • 六个职场法则,才能在职场这个江湖拥有好的人缘

    俗话说,职场如战场,就像古装剧里面的江湖一样,一旦入职成为劳动者的一员,那么你就处在了这个职场江湖之中,想生存,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你还需要遵守六个职场法则,才能在职场这个江湖拥有好的人缘,让你能顺利工作下去。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