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如何寻求过程与结果的平衡

昨天谈某个企业收购后的一些现象:预算控制严格,即使五块钱也需要签批,推行无纸化办公,走条线化管理……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更规范化的管理,但在有些人的眼里,这是控制,与效率无关,本质是一种不信任。

   这引发了我对绩效管理的一点思考。

   在目标管理盛行的当下,很多人在绩效设计时一味地炫技,却不愿对目标负责,甚至无视效率。这样的绩效到底在取悦谁?

   老板对绩效的认知更偏结果,个人认为无可厚非,毕竟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营业额与利润的支撑,在市场竞争加剧,无法开源的时候,很多人只能选择节流。当所有人都聚焦于结果时,容易陷入过犹不及,急功近利的困境,导致企业缺乏战略规划,走不出瓶颈。

   如果我们一味地和老板谈客户拜访数、沟通效果、新客户开发量、老客户满意度等,而忽略对结果的呈现。虽然数据会相对好看,但无法掩盖结果的苍白,造成只有苦劳没有功劳的尴尬。

   企业实施绩效,推行更先进的管理,从表面上看,制度规范了,流程清晰了,目标分解到人了……但如果长期无法呈现老板想要的结果,销售和利润一直不尽人意,这样的绩效管理只能是花拳绣腿,假把式。

   或许会有HR委屈,这不是在做绩效,这是把人资当运营使啊。的确,很多时候,老板对绩效的定位不是激励,而是直接的创收和盈利。老板错了吗?其实这正是人资价值体现的良机,是牢牢把握,还是原地抱怨,让机会溜走?

    换个思维方式,如果绩效的目的是激励,那激励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说激励的目的是提升效率,那提升效率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会无奈的发现,无论怎么绕,最终还是绕不出收入与利润。

   其实,无论重结果,还是过程,都有产生的特定环境和土壤,或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我们的绩效设计,除了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在关注过程的同时,一定不要放弃主动承担绩效推行的终极责任,即对收入与利润负责。

   在很大一部分企业里,绩效几乎就是结果的代名词,只是此结果非彼结果。很多企业的绩效评估,依赖各种结果性数据,硬性地定级、定性,强制性地分布,将员工与结果强制性捆绑。

   用各种定性的数据考评员工,往往事与愿违,带不来老板想要的结果,甚至让绩效遭到员工的抵制。

   我们都要结果,但到底谁应该对结果负责?

   曾在周例会上目睹过这样的争吵:运营找科室负责人要收入,科室找运营要客流量,还振振有词,我就是负责操作的,你不来客人,我怎么创收;运营也不甘示弱,你应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吸引客户,提高转化……旁观者都很明白,这两个都怕对营销不力的结果负责,大道理谁不懂?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在企业里找一个愿意为结果负责的人太难了,更多的时候在互相推诿,明哲保身。这样让我们的绩效在推行中左右为难,几乎都在避重就轻,分数都很高,但结果没起色。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实际工作中,有一些结果,不是员工有能力去改变或影响的,只能被动地接受。长此以往,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员工的积极性被彻底清空。

   其实细想一下,结果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已经产生,我们考核并不能改变结果,只能对产生结果的人做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判,这样做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结果是过程的产物,没有过程,哪来的结果?

   于是在设计考核指标时,我们更加注重过程指标。以销售人员为例,考核指标有:客户拜访量、新客户开发量、老客户二次开发量、销售额等。

   这样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想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指标,帮助销售人员明确工作提升的方向,让绩效考核真正起到提高员工积极性和执行力的作用,最终取得满意的结果,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很多过程指标都有造假的可能,销售人员为了绩效多拿分,既然结果指标动不了,自然就把目标锁定到过程指标上。于是很多奇葩的现象出现了:各种过程指标都完成良好,只有结果指标不达标;甚至出现有人为了完成新客户开发量任务,自己冒充客户购物,在绩效核算周期结束后又做退货处理。

   重视过程,本意是引导员工更好地完成目标,结果却变成一种投机。过程指标的水分很大,如何提供满意的结果?过程指标的出发点是好,但不是有了好的过程指标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以前做人资的时候,我也会陷入结果与过程的困惑。接触运营后我才知道,还有一种转化率的指标,它将过程指标与最终结果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运营很少常年呆一个企业,往往是冲着提升业绩去的。他们是怎么提升业绩的?大方向来讲,也只是吸引外部客户,提高内部转化率两条途径。在我看来,他们80%的工作内容,人资比他们更适合,人资唯一的短板还是对业务的不熟悉。

   向过程要结果,这是人资设计绩效指标时的一个进步。想提高销量,必须有足够多的客户拜访量支撑,但如何将客户拜访量有效地转化为新客户,转化率究竟多少算合适?这个人资就外行了,说到底,人资也只是在纸上谈兵。这样的现状下,如何向过程要结果?

    人总是会相信愿意相信的东西,比如很多东西有速成之法。在我看来,愿意承担什么样的过程,才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们要的不是结果,而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实现的结果。

   过程与结果也遵循一个定律:一切得到,都是和付出相匹配的;如果觉得不匹配,那是你给的周期或支持不够。

   有时候,我们会说,只要结果是好的,即使过程不那么美好,我也认了。这让我想起很多人经常会说的一句话:虽然我没车,没房,没存款……但我有一颗爱你的心;换个模式:虽然我语数英不好,物理不好,化学不好……但我有一个不服输的心。没有过程去谈所谓的结果,只能沦为一个笑话。

   绩效如此,生活也如此。

作者:曹峰
@ 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仓库主管(经理)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仓库主管(经理) 仓库管理员岗位职责 1、按时上下班,到岗后巡视仓库,检查是否有可疑现象,发现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下班时应检查门窗是否锁好,所有开关是否关好; 2、认真做好仓库的安全、整理工作,经常 ...

  • 浅谈三十岁前如何抓住人生转折

    工作越来越多,上司要求越来越高,令你喘不过气。在这一瞬间,你有种快要窒息的感觉。看来,你已陷入工作的低潮中。  为何20-30岁才跳两级,但很多人30-40岁身家暴涨,因为30岁很重要!李嘉诚、盖茨、杨元庆在30岁时都抓住 ...

  • 公司里最头疼的“职场钉子户”,该如何管理?

    每个公司都有这样的人,他们是聪明的技能型人才,或者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但与生俱来,他们的才华附着着一种风险,无论是对企业文化,还是对他周围的同事。他们被称为“职场钉子户”。 管理者正是面临着这一个艰巨的挑战——保 ...

  • 如何做好仓库管理员?

    适合对象:总经理、生产副总、厂长、采购部经理、生产部经理、财务部经理、仓库主管、仓库管理员 随着企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仓库管理工作早已不是单纯的物品保管那么简单了,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十分发达,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 ...

  • 物流师考试经验谈:物流师如何高效复习

    物流师考试经验谈:物流师如何高效复习,考试大纲看起来很简单,似乎只是每科目章节的摘抄,介我个人认为它对考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第一,它是对考试范围的划定:第二它比指定教材公布的时间要早,前后会相差二、三个月。在复 ...

  • 現場管理技朮----三个和尚故事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这故事從小伴隨我們一起長大。现从管理学角度分析,最先下课应是老主持。因为他根本不知如何管理人(管小和尚)。 从如何管理人角度措施应有: 1)明 ...

  • 淘宝仓库如何发货 心得分享 增加配发速度 减少错误

    大家好! 我是两钻小卖家,呵呵 大家一定会说,那么小的卖家能有什么经验之谈呢!其实我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但是通过自己的店铺物品配发,我慢慢的懂的和了解了仓库配发宝贝的一部份流程,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谈谈我自己不成熟的 ...

  • 如何管理有能力但桀骜不驯的下属?

    今年年初空降到了一家外贸企业担任事业部总经理助理,事业部下面有几个小的部门,各个部门的业务侧重点不同,总经理交代的任务是管理A部门,提升部门业绩,完善团队框架,找到特色的经营品种并形成稳定的业务模式。 空降的经 ...

  • 管理上存在的通病-猴子管理法则

    猴子管理法则来源   背上的猴子——由比尔翁肯 (Bill Oncken)所发明的一个有趣的理论——背上的猴子。他所谓的“猴子”,是指“下一个动作”,意指管理者和下属在处理问题时所持有的态度。   很多管理者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