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牢骚---- 一种会传染的毒药【转帖】

“领导布置这么多的工作,还让不让人活了?”“都工作这么多年了,工资怎么还不见涨?”“同事怎么这么讨厌,总是不经同意,就擅自动我的东西?”……打住!如果再这样罗列下来,可以写上成千上万条这样的牢骚。或许此刻的你就在发着这样的牢骚,也或许你的同事正这样向你发着牢骚。

    我们得承认,牢骚,是职场常态,但更得承认,牢骚是职场禁忌。当你意识到自己经常满口牢骚,也许应该提醒自己:换种表达方式会更有效。

    什么人在发牢骚?

    所得与所付的失衡、自我价值的实现受阻、人际关系的受挫等,都会造就满口牢骚的职场人。13年前,大学毕业的陈阳丽进了一家民营企业。当时的民营企业远不像现在这么正规,她每天忧心忡忡地抱怨:为什么公司连养老保险都没有?后来,她跳槽到一家国有企业,该有的保险都有了,她却有了新的牢骚:工资怎么这么低?再后来,她去了一家外企,成了当时别人羡慕的“白领”,但发现自己依然心存不满:每天忙不完的工作,还让不让我结婚生孩子了?

    无可否认,每个人都有牢骚。就像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所说,当你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势必想得到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一旦满足未能实现,不满便发酵成了牢骚。职场上的不满,大多来自所得与所付的失衡、自我价值的实现受阻、人际关系的受挫。当你期望的薪水待遇遥遥无期、终处在一个被压制的职位,或者处理不好和领导同事的关系,那么,你很可能成为一个不仅满腹还是满口牢骚的职场人。

    但是,能否对自己的职场现状作出正确评估,也是影响职场心态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工龄、同样的待遇、同样的工作量……在一切都同等的状态下,对自己做出过高估计、而又不愿通过努力去改变现状的员工不容易拥有良好心态。而那些能对所得和所付、眼前利益和长远目标进行正确衡量的员工,一般会将不满化作行动,争取机会或另谋高就。

    陈阳丽列举了她两个同事的例子。两个新人同时进的公司,一个整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三年后,工资没涨、岗位没动,还是那个牢骚满腹的“万人嫌”;而另一个男孩子,将牢骚烂在肚子里,认真干好每一件事,很快得到领导的关注,一年后便被升职提薪。

    你的牢骚话有用吗?

    牢骚话最大的用途是发泄不满,并不能指望它真正改变现状。很多职场牢骚者和陈阳丽的那位女同事一样,数年如一日地抱怨,却还是忍受着低薪水和毫无升职机会的岗位。除此之外,还成为同事并不待见的“万人嫌”。职场心理学家认为,牢骚者之所以不被人喜欢,是因为会令听者陷入情绪的焦躁,不仅令自己,也令周围人失去行动力。

    但牢骚话的危害不仅仅如此。琳达是个心直口快的女孩子,她的老板又是个难以沟通的外国人,这些注定了她是个爱发牢骚的职场人。有一回因为一个报表数据,无论怎么解释,老板就是无法接受。回到办公室的琳达,气呼呼地把文件夹摔桌子上,发起了牢骚。而平日里会附和几句的同事们,却悄无声息。她回头一看,老板就站在门口。老板一字一句地说:我是想来跟你道歉的,那个数据是我弄错了。但很不幸,我看到了你的另一面,我无法接受。祸从口出,是牢骚话的最大危害。没有人会喜欢发牢骚的同事,也没有领导会喜欢发牢骚的员工。

    尽管很多人承认,牢骚话最大的用途是发泄不满,并不能真正指望它改变现状,但陈阳丽也承认,有些人的牢骚话说得非常“有水平”,从而达到了目的。比如,她在一所语言培训机构上班时,晚上加班是家常便饭。她看到她的一位女同事,非常巧妙地向领导“抱怨”,接连几天加班真是好累。既让领导知道她加了班,又知道她非常辛苦。一周后,这位同事就获得了一周的休假。

    如何处理职场中的不满?

    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比发牢骚要高明得多,如果你做不到,不如选择沉默。尽管大多数人承认,牢骚话最大的用途是发泄不满,并不能真正指望它改变现状,但牢骚始终是职场常态。如何处理职场中的那些不满?
陈阳丽13年的职场生活,有10年是在牢骚中度过的。第10年,她终于意识到背地里的牢骚是没有用的,而当时,她又非常想生孩子,于是,她闭上了嘴巴,径直敲开了老板的办公室。鉴于她平日的工作业绩,老板告诉她,只要她怀孕,可以随时准假。

    事实证明,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永远比发牢骚要高明得多。当你的待遇迟迟得不到提高,不如做出一些成绩后,再向领导提出合理要求;当领导对待你不公正时,不如在恰当的时机,勇敢地告诉他你受到了伤害;当同事老是动用你的物品,温和地告诉对方你不喜欢这样。如果你做不到,不如选择沉默,或者选择离开。这比让别人听到你背后的牢骚要高尚得多。

    但是作为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职场中度过的人来说,职场牢骚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牢骚怎么发?陈阳丽的办法是,把牢骚带回家,说给自己的亲人听,是最安全的办法。她非常感谢父母听了她10年的牢骚。当然,如果你有关系足够好的同事,或者可以推心置腹的领导,适当地发一些牢骚,也许会引起重视,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专家点评:牢骚是在传递一种负面情绪

    如何委婉地发泄职场不满情绪,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职场牢骚最大的危害在于对工作氛围的破坏。现代组织都注重互帮、互助的团队协作氛围,团队成员间的凝聚力、沟通力决定了组织的战斗力。商场如战场,不是假设,而是事实。战斗力决定着组织的生死存亡。工作氛围的破坏直接会导致组织战斗力的下降。

    职场牢骚有这么大的危害性,道理很简单,因为无论你在抱怨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传递一种负面情绪。对组织来说,这是一种毒药,一种会传染的毒药。这是任何组织无法接受的事实。但职场江湖,不可能事事如意,总有一些人或事令人心存不满。如果实在有牢骚,请务必思考以下给您的一些建议:

    1、不要让牢骚脱口而出。心有不满,情急之下,说出来的话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并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2、不要在办公室发牢骚。办公室是办公的地方,并不适合发泄个人情绪,而且带有主观色彩的牢骚也很容易被同事误读。

    3、不要事事发牢骚。如果经常发牢骚,事事发牢骚,会让人贴上“牢骚婆”的标签,你的工作效率不仅大打折扣,而且令人对你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4、沟通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找到问题的关键人物,以平和的态度把问题反映出来,请对方解决或协助解决。

    5、如果某个问题真的很棘手,也请笑着“抱怨”。这样的抱怨不仅不会产生副作用,更令人觉得你有乐观心态。

    6、杜绝工作之外的牢骚。工作上的牢骚,再惹人嫌,也是为了工作;而涉及领导、同事个人的评价,会令你戴上“小人”的帽子。
@ 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远离职场“蘑菇” 升迁必知的攻略

    你做过蘑菇吗?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岗位,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相信很多职场新人都有过这样一段“蘑菇”经历。不做蘑菇, ...

  • 如何摆脱职场“孔雀心理”呢?

    快乐的理由有千万条,不快乐的理由却比较集中:对自己盼望值过高。职场中,总有人认为“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于是便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定得很高,抱定“鸿鹄之志”。而事实上,有很多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是脱离个人实际、脱 ...

  • 一二三开始动 不做职场橡皮人

    也许用不了太久,大多数的人逐渐消磨了热情,包上了厚厚的橡皮外套,变成了“橡皮人”。   “橡皮人”,始于王朔1986年发表的小说,作为一种社会人格,24年后的今天,它卷土重来。初入职场,我们都是带着同样的心情:好奇、 ...

  • 职场五步走让你更“值钱”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异?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他们中晋升较快的那个,能够主动并善于进行职业能力储备,增加职业生涯的本钱。在本期,资深的人资管理专家、104人力银行人资学院事业处副总经理陈志钰先生就“如何储备能量,增加职业 ...

  • 职场“陷井”你陷进行了吗?

    为什么有人在职场混得如鱼得水,有人在职场却四处碰壁。如果你在职场混得不如意,那么你就要检讨一下自己,是否陷入了职场的“陷井”。只有走出这些“陷井”,成功才会向你招手。 1:逃避、悲观、压抑 这种人虽然 ...

  • 仓库老油条职场随笔

    仓库老油条职场随笔 既然是随笔就想到哪说哪吧,不要那么多条条框框,我是最受不得约束得啦.先说一句,写在这里得都是些乱七八糟得东西,你看不上眼就当我疯人乱语在放屁好了;你看了觉得对自己有帮助顶我一吧,我说声谢谢了.不 ...

  • 三十条人生建议--职场必读

    偶尔发现西班牙都市网站登载了“25条不可忽视的问题”,很受启发,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凑成了“三十条人生建议”,与大家分享。 1、 不要轻易剥夺别人的希望,也许那是对方唯一的希望。 2、 生气的时候不要做任何决定。 3、 ...

  • 有关城市异乡人职场成功三要素

    为了发展,为了金钱,为了……,他们怀抱着么好的憧憬来到陌生的城市。然而一切并不如想象般美好与轻松,迎接他们的是一轮接过一轮的挑战。如何找到心仪的工作,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城市异乡人如何在城市中夺得发展主动权,实 ...

  • 人在职场——办公室男来女往防闪七招

    现代职场,办公室里的男女同事交往要讲究些学问的,交往深了惹来闲话,交往浅了不足挂齿,分寸还真不好拿捏。要想让人觉得你行得正、坐得端,必须把握好这样一个尺度:  身体不可有零距离接触   据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研究 ...

  • 公司里最头疼的“职场钉子户”,该如何管理?

    每个公司都有这样的人,他们是聪明的技能型人才,或者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但与生俱来,他们的才华附着着一种风险,无论是对企业文化,还是对他周围的同事。他们被称为“职场钉子户”。 管理者正是面临着这一个艰巨的挑战——保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