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求职之道

多年以前一个夜晚,学生会在教学楼内举行招新竞选。那时的我刚刚从高考的洗礼中走来,正是精力无限、跃跃欲试的时候。当我毫无准备却又自信满满地站到演讲台上时,被考官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组织了一场大型活动,在开场前发现话筒坏了,现场又乱哄哄的,你该怎样处理?”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经验,言不及义地胡乱答了几句就“落荒而逃”了。

  在大学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中间隔着的是实践——“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亲身经历、孜孜躬行,才能熟能生巧地明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直到五年前,当我开始把全部精力用于关注职场问题的时候,在采访了越来越多的“职场成功人士”,采访了越来越多的HRD、HR,搜集整理了越来越多的求职案例时,我的想法发生了动摇。

  三国时期,创业老板刘备明明知道诸葛亮没有带兵的实践经验,却也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并且组织了那场被后世称为“隆中对”的著名面试。而诸葛亮也不仅是“纸上谈兵”,除了在面试中思路独到、见解新颖外,也能在实践中力挽狂澜。

  明明知道自己面前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或是工作经验有限却又急于改变生活的跳槽者,HR为什么偏偏喜欢提出实践性很强的刁钻问题?

  重要的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问题,总有一些“没有经验”的人能回答的周到、全面、让人满意,而总有一些人,注定要“落荒而逃”?

  HR的刁钻来源于应聘者的“水涨船高”,HR必须优中选优。而总有一些面试者脱颖而出,原因不在于他们进行了繁琐的实践,而在于他们掌握了回答问题的一把钥匙——思路。

  是的,从一筹莫展到应付裕如,中间隔着的绝不是山重水复,中间只隔着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的名字,叫思路。

  思路是一种灯塔式的指引,它告诉你从哪里去想、怎么去想。但思路不是凭空而来的。对于求职者来说,它建立在对行业和自我的认知,建立在对于应聘企业、应聘职位、招聘者风格的了解上。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对于简历、面试等环节的把握,最终获得心宜的工作。

  互联网的爆发和出版业的繁荣,让今天的求职者们能易如反掌地获得他们想要的资料,包括行业的介绍、企业的材料,也包括各类各样的、让应聘者们乐此不疲的“面经”。

  然而,这些主观性很强的材料或“面经”有时具有巨大的误导作用。在一次访谈中,一位名企的HRD说道:“作为面试官,我有时也会上网看一点所谓的‘面经’,有些帖子写成功在哪、失败在哪,甚至还有揣测作为面试官的我是怎么想的,分析得头头是道,其实都是些想当然。虽然作者最终获得了职位,可是他成功的原因根本就不是他认为的那样。”

  这些话语值得警醒。应聘者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由于信息不对称,有太多的情况他们是无从知之的,他们确知的是一个结果:成功,或者失败。由成功或失败来反推自己的“经验”或是“教训”,本身就是一个类似成王败寇的推断结果,再拿这些他们自己也不能确信的推断去引导后来人,这不免有“以讹传讹”之嫌了。

  我在网络上读到一个帖子:“这公司招人,想招公司需要的人才,我们对于某公司的了解,实际上大多数也是DOWN了些网上的背景介绍,并无实质性的了解,至少我是这样的,看到招聘条件后,觉得自己符合,又觉得不怎么符合。符合是觉得条件上提到的,我都具备了,不符合的是,那些条件模棱两可,我自己觉得都具备了,和别人(至少是HR们)认为的具备了,有多少差距?我个人认为,公司招人,招的不全是人才,某种程度上招的是种惊喜,你让HR惊喜了,出乎意料了,甭管你曾经干过啥,也甭管你以后能干啥,你至少面试可以过。真正是否适合这个公司,那是进去后,日后待考察的。那么公司想招什么样的人?我们如何提前彻底了解呢?如果不了解,你又怎么知道公司需要不需要你?公司需要你哪一点?”

  感谢这位求职者,他(她)一针见血地说出了求职者普遍的困惑。这也正是我所努力要回答的问题。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拿出了这本《职场咖啡——15位知名企业HR总监的职场观》,按照行业将用人单位进行了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并对其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了专访。受访对象都是所在企业的高管,很多都在本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深悉公司文化和行业规律;同时,在常年与求职者“博弈”的过程中,练就了看人识人的火眼金睛,对招聘规律洞若观火。

  在这些访谈里,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到了行业,讲述到了自己所在公司的情况,更讲述到了应聘求职中“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种种奥妙……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在写作中我虽然着眼于选择有代表性的名企,虽然在访谈中不少采访对象提到了诸多的技巧、方法,但我目标却不在此。希望求职者能透过这些公司、这些行业,悟到求职应聘的真正“思路”,理解求职之“道”,最终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
@ 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杜拉拉从未教过的职场之道

    书中的杜拉拉教给了职业女性们很多的职场生存之道,但职场之事,无王道可言,只有方向可寻,我们始终不是杜拉拉,而有些杜拉拉没有教给我们的东西,或许比如何升职加薪 豪情女子“玩”得痛快 Tanya,企业营销主 ...

  • 职场穿搭之道——那些你一定要知道的禁忌

    在职场当中,恰当的职场穿搭能够为自己加分不少,但是相反如果不慎触碰到了“雷区”,也会让你大大减分哦,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职场穿搭的禁忌,最终让自己形象受损。职场穿搭有哪些禁忌呢?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禁忌一: 过分暴 ...

  • 职场升职之道,避免被小人谋取利益

    通过能力通过业务知识去发脾气,让新同事或者是老油条,知道你的能力再也不会欺负你,其实这就是你的专业,如果你能够通过一些技巧或者经验,让这些新员工或者是其他的同事心服口服,那么在行业中工作几年之后,你就会被团队所 ...

  • 唐骏的奇正之道!

    来源:经理人作者:周建华 CEO若不想被老板抛弃,必须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 微软(中国)公司终身荣誉总裁、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曾无数次声称“做人要简单,做事要勤奋”。然而,仔细研究唐骏的求学和职业历程,实际上他做 ...

  • 聚焦,学习毛主席的用兵之道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柏青 陈奇锐 虽然核心力营销是一种基于系统论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但根据中国多数企业的特点,它也强调,必须把具体业务的竞争优势,当作构建系统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 老板要学会做减法 一家行业内 ...

  • 女性领导力培养之道

    来源:《培训》【一种新的领导方法可以帮助女性成为更加自信和高效的企业{词语被屏蔽}。】 麦肯锡于5年前启动了领导力培训计划,这项计划旨在帮助麦肯锡公司以及{词语被屏蔽}地方的职业女性学习如何才能成为成功的女性领导者并 ...

  • 领导之道:知人善用

    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作者:张轩领导者,带领跟随者到达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也。说来容易实践起来不容易,所以优秀的领导者总是稀缺的。优秀的领导者,总是能带领团队成员越过一个有一个的巅峰,创造一个又有一个新纪录。分析起 ...

  • 老板之道:在于考虑员工利益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由长延

  • 一个CEO的10条个人蓝海之道

    来源:中国企管网 多普达CEO李绍唐也是一个“蓝海”粉丝。昨天,听李绍唐做了一个蓝海战略的演讲,这是他的第29次演讲。 已经快50岁的李绍唐仍然很aggresive,在演讲之前,先把那些迟到的听众批了一通,批评这些人缺乏时间观 ...

  • 企业高管的驾驭之道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钱卫清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我们的身边正不断上演着这样或那样的公司高管跳槽的故事。远的如大名鼎鼎的李开复、唐骏、牛根生,近的则如培训界“航母”聚成集团三位高管集体离职并带走一批公司员工 ...

  • 浅谈精益管理应用

    浅谈精益管理应用: 1:工艺流程的标准化, 2:工作现场10S的改善, 3:工作节拍的管控, 4:标准SOP的制定, 5:供应链的管控, 6:八大浪费的排除, 7:单件流的作业形式, 8:降低成本的管控、 9:沟通的高效衔接、 10:数 ...

  • 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你就会变得无比强大

    很多人从小接受教导,就是必须服从,必须听话。 结果是,从小就养成了看别人眼色的习惯。 小时候总是观察父母的脸色,期望获得父母的表扬。 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想要得到小伙伴们的喜欢。 上学总是想要在班里,获得老 ...

  • 职场最佳人设:够靠谱+不好惹+露点富

    看着很多职场小白,初出茅庐啥也不懂,拿着实习工资干着一天16小时的工作,还被组长欺负、被领导针对、被老板PUA,真的很为她们着急。 如果你观察过足够多的真正优秀的同事和领导,你会发现,想在职场混得好,就得立人设! ...

  • 职业技能培训都有哪些方面,有了解的吗?

      为什么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这是由于职业技能培训能够帮助员工掌握职业常识以及不断提升职业技能,进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助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那么职业技能培训都有哪些方面呢?   职业技能培训是 ...

  • 赚钱只能靠自己,总想着靠别人,你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表明一点,知信行者不会教任何人赚钱。 一个是自己没这个资格,再一个也没有那个能力。 说句实在话,赚钱这玩意也没办法带,只能靠你自己。 知信行者只能是竭尽可能提供一些自己的经验,方法,到底是否适合你,你能不能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