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稳定是每个职场人必备的素养

前段时间,我得知我朋友因为在公司和领导吵架,冲动之下,选择了离职。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她做的数据报表被领导反复挑刺,且言语之间极尽嘲讽,直接质疑起她的工作能力。

她一气之下和领导在开会的时候吵了起来,结局很明显,公司HR和高层领导轮番与她谈话,最后她选择离职来平息此事。

得知这件事的我们几个朋友为她感到可惜。首先她的专业能力过硬,公司也是行业内的头部;其次她在这个公司兢兢业业工作了4年,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却因为没有控制情绪,让原本的积累全都付之一炬。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职场是强调结果的地方,如果因为个人情绪导致公司整体利益受损,那便证明你缺乏职场人的基本素养。

情绪总是不可避免地产生,在工作中如何处理内在情绪,却能决定你未来的职场境遇。

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事情的态度,控制情绪。


保持稳定情绪,是职场人的基本素养。

负面情绪,会大量消耗精力和能量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每当遇到让自己感到焦虑、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时,会出现头晕目眩、精神疲惫等症状。

职场中难免有令人不顺心的事情,如果你的工作中遇到烦心事很生气的时候,不如借着这股情绪专注工作,取得好的成绩,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做情绪的“傀儡”。我们需要转换角度,用积极的视角看待这些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会大量消耗我们的精力和能量。在职场遭遇负面情绪,需要我们从源头掐断这些负能量的侵蚀。


情绪把控,决定了我们的最终产出

我曾经因为情绪不稳定在工作中吃过很大的亏。

刚毕业时的我进入一家MCN机构,年轻气盛,看到工作中各种不公平现象特别喜欢抱怨,抱怨公司、抱怨领导,变得异常敏感,很容易陷入到各种负面情绪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工作效率难免产生了影响。

比如,同事在我打印文件的时候要我帮多打一份,我就不高兴觉得不是我分内的工作;做了策划,领导选择别人没有选择我的时候,我会变得很敷衍。

当我发现以前熟稔的同事渐渐与我保持距离时,我终于意识到这样被情绪控制的状态非常糟糕,于是我决定和领导沟通。

领导首先认可我的能力,其次也指出了我的问题,于是我也开始选择读一些情绪管理的书,也会选择休息的时候多出去转转而不是待在家里。

经过几年在职场的磨练,可以说我控制情绪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也会下意识提醒自己不要因为情绪影响工作。

如果在职场中无法把控情绪,时不时闹情绪,很难成事。能把控好情绪的人容易成功,最终产出会很不错。


情绪稳定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人的格局

稻盛和夫说过一句话: “成功不要无谓的情绪。”

工作就是为公司创造价值。一个人被情绪影响工作,就是不够专业的表现。

控制不好情绪的人,时刻以自身情绪为导向,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把情绪放在工作之前,典型的“人在事先”。

之前马东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公司在招聘人员过程中,最看重的品质是事在人先。


然而,马东这段话引来众多争议:

反对的人认为,这是没人性的公司,人还不许有自己的情绪了?

支持的人则觉得,随时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的,绝不是性情中人。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个老板得空天天去照顾你的情绪。

优秀的人不是没有情绪,而是懂得控制情绪。

马云曾经说过企业家不是侠客,公司就只有两个目标:活下去,赚钱。

老板聘请员工回来,是为了解决问题,只创造问题而不解决问题的人,迟早会成为“问题”。

发泄情绪是人的本能,但控制情绪才是本事。


职场中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认知自己的情绪,暂停手中事务

当遇到情绪冲突时,首先请暂停你手中需要做出反馈和决策的事务。

无数个例子说明:当人们处于情绪难以自制的状态时,会极大地干扰我们的正常思维。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按下暂停键,不要对手中的事务做出反馈或者决策,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为了避免对所做出的决策和反馈后悔时,放下手中的事务,喝几口水冷静也好,去洗手间洗把脸也可以,让自己先转移注意力,冷静下来,过半小时或者等自己的情绪真的稳定后,再做出决策。

不过当你冷静下来做完决策后,也不要忘记复盘你的情绪。在情绪平复了之后,可以再度回顾冲突,抛开个人情绪,以客观和冷静的态度分析事件中所有人的表现,并对整个事件重新进行审视。

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个更有价值和更有建设性的学习方法。这在避免相同尴尬局面反复出现的同时,对于今后的工作成长,同样能够提供很大助力。


学习情绪管理ABC模式

情绪管理ABC模式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建,该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

可以用一个简单公式概括情绪ABC理论:A+B=C,其中A表示同样一件事,B表示面向不同的人,而C则代表可能会带来的全然不同的情绪反应。


也就是说,同样的问题,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带来不同的认知。

比如开头朋友的案例,如果先从领导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明白领导或许只是对事不对人,认为她所呈现的方案质量可以更高,只是表述方法偏激。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对方,最后可能就不会有如此大的冲突。

所以当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需要拥有相对思维,尝试用一些中性词来看待事物。如:把“我的工作必须不能有一点错误。”替换成“我会努力把工作做好”。

其次学会接纳自己,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们知道谁都不是超人,谁都可能有犯错的时候。那么,你也会这样对自己说吗?如:把“我的报告搞砸了,我真是个蠢货”替换成“我的报告里有几个错误,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份报告一无是处。现在我发现的问题出在哪里,下一份报告我会避免这些错误的。”

情绪管理不是让自己从此一帆风顺,再也遇不到任何问题与麻烦,再也不会有任何不开心,不高兴,而是让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对自己想法的反思,重新评价,重新修正,帮助我们以一种更为合理的,与实际情况更为相符的方式来看待问题,从而摆脱“坏”情绪对自己的影响与干扰。
@声明: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内容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物流仓储职场八大苦差,你在里面吗?

    卡车司机 都说卡车司机苦,运费低的没深浅,每月不够贷款钱;跑高速比骡子累,拉生意比蚂蚁忙;生了孩子管不上,买了房子住不上,青春撒在公路上;为安全眼观八方,守货物耳听四路;干得了修车维护,挡得住小偷挑衅;既当了卡 ...

  • 实力才是职场交易筹码

    实力才是你在职场的最大筹码,感情和关系都只是润滑剂,只是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的忍耐空间。 你的实力=你创造的收益-你的沟通成本。而很多人尝试通过廉价的讨好,以保障稳定的关系,来认为就是降低沟通成本,来让自己感觉提升实 ...

  • 职场影响力能加速你的战力提升

    职场的第一个阶段,是你个人能力的提升,当你的某个能力提升到远超其他人后。构建体系时,需要这个能力的人,自然会找到你,想跟你成为朋友,甚至战友(高薪挖你过去)。此时你就有了职场第一阶段的筹码,你可以用你这个筹码去 ...

  • 职场也需要有人情味(转)

    “我为什么要考虑员工的家庭”“我们的关系就是雇佣关系”……近日,百度副总裁璩静在自媒体账号发表的部分言论引发争议。 职场该不该有人情味?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劳动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完整真实的“人”,其次才是别人眼中的 ...

  • 职场上除了“内卷”与“躺平”,还有第三条路(转)

    老李,咱们公司市场部的销售总监,最近有点愁。愁啥呢?还不是他手底下那帮销售们。一半人天天加班熬夜,恨不得住在公司,卷得飞起;另一半人呢,上班摸鱼下班闪人,躺得平平整整。你说这带团队,咋就这么难呢? 卷王与躺平怪 ...

  • 职场中,没有功劳就真的不能谈苦劳了吗?

    现在这个年头,如果还有人提苦劳,那肯定被人看成傻逼,因为,“没有功劳,就没资格谈苦劳”、“没有功劳,扯什么苦劳”、“没有功劳,不要妄谈苦劳”等等等等,充斥于耳,于是,职场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成了洪水猛 ...

  • 身在职场,如何提升自我价值?

    我接触过许多原本很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他们也享受过高职高薪带来的风光荣耀,然而过了几年,原先企业值得骄傲的成功经验却在当下市场成为束缚自身前进的桎梏。 自然,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起来,相应的待遇开始缩水,降薪降职 ...

  • 职场十大恶习

    职场禁区:会让你被炒鱿鱼的十大坏习惯(图) 本文选自《外研社》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会让你被炒鱿鱼的十大工作坏习惯   You might figure that if you do good work, you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being fired. Thi ...

  • 做好一个合格仓管员所必备职业原则

    仓管员工作制度 1、 任何时候与工作无关的人员,仓管员不准放入仓库。违者每人每次罚款100元。 2、 只要仓库内有人,仓管员不能离开半步,同时应紧盯库内人员,(包括下班时间,但生产部主管应及时给以协调)。违者每人每次 ...

  • 把握人生四大转折点,为职场加油

    转职是职涯规划的重要课题,切不可草率、冲动为之,否则很可能一失足成千“苦”恨,让自己陷入“骑马找驴”的职涯瓶颈。转职有时像流行性感冒病毒……毎逢转职季节,职场氛围起了化学变化,不少缺乏定力的上班族很容易抵挡不住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