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最忌讳跳槽方式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在工作中能迅速得到晋升。有志向是好的,但是急于求成就不行了。急于求成者往往“欲速则不达”。一般而言,企业对以下跳槽最为忌讳。
  一、随意改行,盲目跟潮。
  没有一个行业是永远的热门。不考虑自身专长和兴趣,即使应聘成功,也难以长久。何况每一次换行都必须从新手做起,知识和经验难以积累,也很难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如果到了四十岁还没有在某个行业里开拓出一片天地,那么跳槽就业将会变得比较艰难。这里还要提醒广大的应届毕业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毕竟学以致用者轻车熟路,较非专业者容易上手得多。随意改行意味着没有职业目标,难有发展。
  二、不加分析,盲目听信。
  据统计,约有50%的跳槽是为了追求高薪。通过跳槽能让薪资上个台阶固然是好,可是为了一两百块跳槽就显得过于草率。现在很多中介或公司在招聘的时候说得花好稻好,可是工作后才发现被骗。比如在“年薪”上作文章,在“四金”上“捣糨糊”等等,花样百出,不一而足。求职者如果不加分析,就会轻易入瓮。有的人在跳槽时只盯住薪资,不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更是得不偿失。盲目听信者往往会迅速再次跳槽,进入恶性循环。企业认为这样得求职者做事草率,难堪大用。
  三、意气用事,盲目跳槽。
  有些人仅仅因为一点小事与上司或同事意见不和,便“一纸休书”,“挂印而去”。这样的人情商一般高不到哪儿去,更缺乏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换了环境也难有作为,反易成为老单位同事的笑柄。企业一般也不愿招聘。
  四、急于求成,盲进忙出。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在工作中能迅速得到晋升。有志向是好的,但是急于求成就不行了。急于求成者往往“欲速则不达”。一位曾在金贸大厦工作过的人事告诉笔者,金贸大厦最后晋升到高层管理位置的并非当初能力最强者,而是能坚持留到最后的人。经验和能力都需要日积月累。来到新的环境,光是获得领导和周围同事认同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晋升机会的获得更需要耐心。因此,现代成功学认为成功更多的取决于情商和逆境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智商了。要把潜力转化为能力,实力转化为地位,切忌急于求成,频繁跳槽,况且好企业一般都比较看重员工的忠诚度,频繁跳槽乃大忌也。
  那么,要怎样做才能通过跳槽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呢?这里提几个问题,建议读者在有意跳槽前认真思考:
   10年甚至20年后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我现在又处在哪个阶段?我准备如何实现目标?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特长有哪些?我的兴趣是什么?我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利用和发挥它们?我的工作经历对下一个求职目标有什么帮助?我还有哪些欠缺?
  以上这些也是企业招聘过程中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冷静思考,不仅能让您在择业时更为理性,还能帮助您在面试时坦然面对主考官,自然容易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
   据了解,高达73%的职业人在高薪的诱惑之下,盲目跳槽,结果却是跳进了发展的死胡同。职场如战场,没有深谋远虑,职业发展的航船就会随时搁浅。王扬所从事的行业是服务行业,他在服务行业或相关行业继续发展可能前途无量,跳槽到了自己从未涉足的行业,首先就是一步险棋,更何况连公司的情况都没弄清楚。在一个有潜力的职场里,个人资本会成几何级数裂变增值;而把种子和汗水撒到盐碱地里,则可能颗粒无收。在跳槽的时候要靠到自己的专业是不是把种子撒到肥沃的土壤里了,种子种到这块地里能收获吗?
  轻松、稳定、高薪是很多人职业人的求职初衷,其他的都无所谓,所以在跳槽过程中就不会去考虑自己到了这个岗位上是否能够真正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利用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对自己将来职业的发展是否有好处等等,对他们来说眼前得到的是最重要的。然而在机械重复劳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无论是职业能力还是职业兴趣都不在本工作上面,工作是越做越痛苦,想跳槽却发现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往哪里发展了。
  对高薪、高职的渴求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追求的的前提是要有利于自身未来职业的发展,如果仅仅着眼于眼前的利益,那么你丧失的将是自己前途,原本更该得到的丰厚的利益回报也因为鼠目寸光而化为泡影。所以对于职场人士来说从事任何一个岗位都要问问自己是否能够对自身的未来负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许多人在领悟这个道理的过程中,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职业发展本可以是一条直冲云霄的直线,但更多的职业人却选择了蜿蜒曲折的道路,职业目标盲目而遥远。着眼于总的职业目标,明确自己小下一阶段的发展是关键。
   据调查,大多数随同上司跳槽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傲和自大心理,他们普遍认为自己是优秀的,但是你如果将这份优秀以高傲的姿态表现出现,只会让同事反感,他们会通过讽刺或者疏远来“报复”你。
  面试网专家指点:想要改变这种糟糕的局面,很简单,平息自己的高傲心理,把自己的优秀用更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转换到事业中去。随意平和的你,自然会深得大家的喜爱,事业成功后,也自然会让大家刮目相看。
   无论是随同上司还是个人跳槽的职业人,在新的工作环境之处,大多喜欢摸清职场的人际关系,一是出于人的本能的“偷窥”欲望,二是出于加入某一帮派而获得部分融洽的人际关系。但是这些只会令自己更受伤害,即便是融洽的人际关系,也只有一小部分,却会成为大部分的职场“敌人”。
  面试网专家指点:职场中拉帮结派的现象并不少见,你所要认同的就是摒弃这种错误的心理,即便是被他人怂恿,也不要参与进去;你要明白,建立长久的健康的人际关系需要一定的时间,要站在长远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追随上司跳槽后,在新的职业环境,因为你是随上司一起跳槽而来,通常会受到新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器重,会将一些高难的工作交给你去完成,很大一部分涉及到职业机密。很多职业人将这些不该说的职业机密随意向同事吐露,目的很简单,只是想化解新职场里的人际关系。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
  面试网专家指点:千万不要为了提升职场形象,而带走原单位的一些材料、客户资源或者是核心技术;也不要为了促进新职场人际关系,而向同事透露不该透露的职业机密。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败露后,同时会失去两个单位的信任。等到那一天,你将同时失去两个单位的信任,这种“职场地雷”可是万万碰不得!
@声明: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内容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10个可考虑跳槽的信号

    1.工作学不到新知识;   2.早上醒来为要去上班而感到沮丧;   3.上网聊天购物来打发工作时间;   4.不喜欢大多数同事;   5.月薪入不敷出;   6.上班时花时间找其他工作;   7.过去两年没有加过薪;   8. ...

  • 仓库职场体验,仓管员真的很不好做吗?谈谈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下属!PPT

    仓库职场体验,仓管员真的很不好做吗?谈谈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下属! 第一篇:找准位置:认清角色是关键 第二篇:管理上司:沟通力就是影响力 第三篇:100%执行:必须对事情的结果负责 第四篇:心态建设:为别人打工更为自己工作 ...

  • 如何掌握职场的社交距离

    人与人在交际过程中,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直观是体现在空间上的,实质却反映在心理中。任何人在处于社交状态时,都需要在自己周围设立一个能够自我把握的空间,这样的社交的安全距离同样适用于职场中。通常情况下, ...

  • 职场心经,认识自己,做好自己,做事先做人!

    这篇文字最大的好处不是教会我们某件解决事情的方法,而是教会我们通过审视自身的不足、观察自己的内心从而真正认清自己。做人做事不一定是多掌握了一种技能,多拥有了一些知识就会变得更优秀,有时,只要我们克服和改掉了身上 ...

  • 想当一个好员工,5招教你灵活应付职场潜规则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入职场,便入江湖。江湖之险,在于人心的深不可测;职场之恶,在于欲望的如影随形。在一套表面的规则之下,还涌动着潜规则,如何来应对这难以言及的规则呢?以下是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 ​1、建立良好 ...

  • 不得不学|职场关系学

    若你发现在职场中总是与主管、同事或下属关系不佳,或许问题不是出在他人身上,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妨从自我发现与改变开始,突破“总是这样、老是这样、一直都这样”的惯性模式。在关系里,有什么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在职场中 ...

  • 可能会改变你命运的8个职场小故事

    1、三只钟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 ...

  • 别说我没告诉你,职场潜规则20条

    1、办公室里只有两种人,主角和龙套。 2、每个人都要有大志,就算要毁灭世界也可以。 3、别被理想忽悠,理想是需要的,但不是别人的理想,而是你自己的。 4、如果真的没大志,那就为钱奋斗。 5、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 ...

  • 职场正能量——心态篇

    1、今天的你就是你过去所有经历积累起来的结果,所以经历没有好坏之分,经历就是经历; 2、帮忙四原则:确保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不要代替对方做事、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不要期望对方感谢你; 3、 ...

  • 废掉一个公司最快的方式:组织内耗

    在组织管理中,人就是全部,人才之痛,是最大的痛点。 我之前也讲过,一家公司在增长的时候,很多管理上的问题都会被隐藏起来,可一旦不增长,所有的问题就会成倍的爆发。 在我看来,废掉一家公司最快的方式,就是组织内耗。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