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仓储管理之货位规划与调整提高仓储作业效率

关于众多仓库物流中心的运作,笔者有一点很深的体会:几乎所有的用户,把精力放到了建仓库、买设备、改扩建的传统工作中;相反地,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日常性工作--仓库货位规划与调整。

众所周知,实现供应链上物流的有效配送是赢得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无论何时何地,厂商只有选择最有效的物流配送方法,才能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才能确立竞争优势。
据统计,传统仓库工作人员在库内的纯走动时间占总作业时间的60%以上。针对上述情况,根据货品的物流动性合理分配货位,可以明显地提高作业效率。结合实践经验,我们发现:货位规划是决定仓库生产率的重要设计考虑事项。用少量投资,重新规划、调整仓库货位,可以实现提高作业效率、提升用户服务水平的经营目标。
与物流经理们探讨如何正确规划仓库货位,并从工程角度出发,分步论述规划操作方法。通过实施该方法论,希望广大的物流经理可以掌握仓库货位的规划方法,在最小限度投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仓库资源,降低仓库作业成本,提升用户满意度。
1.什么是货位规划?
目前,传统仓库的物料搬运作业中,卸货、储运、拣货和装车作业占总作业时间的40%;其余60%的作业时间,是作业人员的行走耗时。考虑到劳动力成本在传统仓库的成本比例达到40~50%,以上这组数字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
在传统的仓库中,人工成本达到仓库总成本的40-50%。果真如此?30%以上的仓库成本,竟花在来来回回的路上?许多物流经理对这组数字吃惊。换个角度,您上一次进行库内货品物流动性分析和货位调整是什么时候?如果您忘掉了,那么,很可能您的仓库已经属于我们前文提到的低效率的"传统仓库"一类。
正因为作业人员的大部分时间消耗在库内行走,所以,从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角度,降低仓库作业成本可以从缩短行走距离着手。合理规划货品货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货位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处理任意SKU货品时,最大限度地缩短、甚至消除行走时间。
1.1.合理规划货位的好处有哪些?
货位规划的定义是"将货品合理纳入仓库设施,以实现物料搬运最优化和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目标"。
例如,将高周转率的货品分配在靠近收货区的货位,可以提高入库存放的速度。但是,入库存放只是一次性作业,如果操作者需要对该货品进行多次补货或拣货,那么,把该货品分配在靠近发货月台或拣货区的货位,则更加有利。
货品货位的规划与调整是保持物流始终处于理想运行状态的有效手段。但是,因为许多仓库经理没有完全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忽略了经常性的货位规划与调整,直到有人抱怨仓库不够用、发现通道堆满货品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通过货位规划与调整,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按照合理的拣货顺序放置货品,可以减少拣货人员数量
对应货位规格,分配相应数量的单元化货品,可以减少补货人员数量
平衡操作者的工作量,可以缩减作业周期、改善工作流程
将容易混淆的货品分配到不同的拣货区,可以提高拣货准确率
以人机工程学理论规划货品最佳摆放位置,可以避免作业伤害
在拣货路径上,将重量货品规划在前端、怕磕碰的货品在后端,可以降低货品破损
按照货品高度分配货位,在拣货中实现货品分层紧密码放,可以提高托盘码放效率,提高货车车厢利用率
通过调整仓库布置、提高空间利用率,可以推迟或避免再建投资
发货品分类码放,可以减少物流中心用户端的二次分拣工作量,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
1.2.货位规划与调整的重要性
在仓库投入使用初期,就应该开始货位规划与调整。原因是,无论起初的货位规划如何完美,不断改变的经营环境最终会导致目前规划不再适用。在仓库日常运作中,经营性的事项改变现有货品摆放格局的情况时有发生,还要兼顾消防规定,日复一日,货位合理分配与调整被渐渐淡忘,这正是众多物流中心总是到仓库不够用的原因。而此时再进行货位的重新规划,其调整工作经常是艰巨的。货位调整是日常性工作,应该避免到问题积累成堆时才着手解决,经常性货位调整可以避免陷入上述窘境。
无论是着手建设一座新仓库,还是想办法改善现有仓库的货位布置,合理的货品摆放方法都是既能节省投资,又能理想地提高仓库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数据库软件或电子表格应用程序,我们可以在几天内就可以完成一个仓库的货位规划调整工作。与WMS集成的货位规划设计、日常货位调整软件也已经被开发出来,对比其带来的潜在收益,购买该类软件的投入只是个零头。
2.货位规划与调整,从哪里开始?
为了保证效果,在调整货位之前,有几项准备工作需要分步实施。包括:选择货位规划策略、明确货位规划目标、数据收集和货位规划需求分析工作。没有准备阶段彻底的分析,就不可能实现理想的调整效果。
2.1.明确目标
无论面对任何货品与货位规划项目,明确工作目标是第一项工作内容。明确目标可以避免后续工作的弯路和反复,目标不明确,很可能在工作进行到一半时发现方向走错了。
目标分两方面--效果性目标和限制性因素。效果性目标通常以货位调整后的作业效率改善指标来定义。效率改善指标通常包括缩短行走距离、减少补货工作量、平衡操作者工作量、提高拣货效率等。限制性因素指货位规划与调整中必须考虑的事项,通常满足这些限制性因素要以损失仓库作业效率为代价。这些因素包括,货品重量、货位大小、拣货准确率要求和物流中心用户端的作业效率保障等。
效果性目标通常以货位调整后的作业效率改善指标来定义。
一旦明确了上述目标,应该将其进行优先性排序。举个例子,货位规划与调整的最基本原则是按照货品的物流动性确定该货品货位与收货区/发货区的远近位置。但是,通常这还不是最优先的考虑因素。
因为,尽管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减少拣货的行走距离,但是,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应该加以一并考虑。如果不考虑诸如货位能力、货品重量、分类存放要求和货品尺寸等因素,虽然通过减少行走距离可以赢得相当的作业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搬运路径阻塞、货品破损、补货量大和作业安全性差等不良后果。
因此,当考虑某个目标性因素时应该兼顾对其他仓库作业的影响。例如,对于办公设备分销物流中心,就必须充分考虑货品的码放顺序。比较其他目标性因素,防止货品破损应该是该类物流中心的最高目标。
在拣货作业中,要将重货品、不怕磕碰的商品,如坐垫等(尽管该商品的周转率可能不高),码放在托盘货物的底层;再上一层可以考虑纸张或其他整箱商品;易破损商品,如文具架、计算器等,则应该在拣货中码放在托盘货物的最上层(尽管这些商品的物流动性很高)。
相应地,拣货区的货位规划顺序应该按照以上要求确定货品先后顺序,通过合理码放保证商品质量。换一个角度,在易破损类别的货品中,进行货位规划时也应该兼顾各自的周转率以选择合适的货位。
2.2.数据收集
明确规划目标后,选择和收集规划分析数据是第二项工作。规划目标决定了应该收集数据的内容。数据应该包括货位特性资料、货品需求资料和产品文件。
以下是数据分析可能用到的一些基础性数据:货位身份信息、货位类型(如储存货位或拣货位)、储运设备类型(如托盘、通廊式货架、平面堆放方式等)、拣货设备类型(如托盘流力货架、纸箱流力货、货位深度、货位承载能力。
从WMS或ERP,可以直接下载订单或发货文件取得货品订单信息。通常,为了摸清货品需求的季节性变化规律、SKU长期增长/淘汰变化等物流特性资料,该类文件的时间跨度应该在几个月、以至于一年以上。以上信息资料也是选择整盘、整箱或拆零拣货策略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数据分析中可能用到的产品特性资料:货品身份资料、货品类别、发货行项比例、SKU、货品高度、货品宽度、货品深度、货品重量、货品需求增长情况、计量单位、内包装/箱包装数量、数量/托盘、货品发展计划、平均储量。
2.3.需求分析
数据收集工作结束后,第三项工作内容是物流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每种货品的拣货和补货属性。需求分析的第一步是分析每种货品的发货数量和拣货方法。分析方法是,将每个订单的行项分解为整盘拣货、整箱拣货、和拆零拣货类别。
进而,将所有SKU进行ABC分类,A类货品周转率最高、C类货品周转率最低。通常,A类货品只占总货品SKU分布的10~20%,而恰恰是这小部分规格的货品占到总发货行项数量的70~90%。
接下来的工作是为不同货品定义合适的拣货设备。首先,利用上文提到的数据分析资料计算出每种货品的单元化补货量、确定货品周转率。该周转率是选择拣货设备的依据。如果某货品每天需要两个单元的补货,其货位应该比每天只需要一个补货单元货品的货位大。再接下来,需要统计每种商品的受订次数,确定货品的"动碰数"。货品的日/周/月受订次数是决定具体拣货位置选择的依据--具有较高"动碰频率"的货品应该对应最适合高频次拣货的货位。
3.货位规划策略
完成规划需求分析后,具体的货品布置工作就可以开始了。对拥有多个功能区和多种拣货设备的物流综合系统,货位布置工作可以分两步实施:首先,将相应的货品进行分区定义,之后再将每种货品规划至具体的货位。具体货位布置遵循上文"确定规划目标"的原则。表1.是货位规划的基础性目标及其对应之规划策略的概要描述。这些策略针对所选用的拣货设备和货物单元化差异(如托盘货物、箱货、拆零货品)而不同。

@声明: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内容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仓库现场规划之解决发货瓶颈的仓库布局方式!

    1、横列式布局:是指货垛或货架的长度方向与仓库的侧墙互相垂直。 主要优点:主通道长且宽,副通道短,整齐美观,便于存取盘点,如果用于库房布局,还有利于通风和采光。 缺点:仓容利用率降低。 纵横式布局示例 2、纵列式布 ...

  • 仓库规划要合理,起码得先做到这些!

    仓库的容量一定,东西该怎么放,怎么布局才是最合理的?没有最佳答案,因为不同的物品可能存放的方法也不完全是一样的。  仓库六大区域结构图分析 一般来说仓库里分成六个区域。 1.第一个区域叫收货区 仓库里有收货区 ...

  • 员工薪酬持续提升规划,对于员工群体有多重要?

    积极方面的影响: 1、正向激励作用:薪酬的持续提升是对员工各个阶段工作成果的一种最直接的认可,能让员工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价值得到了企业重视,从而能激发他们持续的工作热情。 2、财务满足感:持续且较高的薪酬水平 ...

  •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加班次数和时间

    ○每天给自己制定工作计划,列出工作表,按照轻重缓急排列,相似的工作一定要放在一起做,紧急的工作要先做,往往留在最后是最简单,最容易处理的工作,这样做工作做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工作的时候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全身心 ...

  • 用科学方法提高采购物流精细化管理

    采购物流是企业生产过程的前段,提高物资采购供应率和提高采购物流效益通常是一对矛盾,本文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探讨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采购物流的精细化管理。 一、采购物流在科研生产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 ...

  • 仓储货位优化管理十规则(1)

    传统的仓储作业管理常常把货品放在货品到达时最近的可用空间或不考虑商品动态变化的需求和变化了的客户需求模式,沿袭多年习惯和经验来放置物品。传统型货品布局造成流程速度慢、效率低以及空间利用不足。然而,现代物流尤其是 ...

  • 货位优化管理

    传统的仓储作业管理常常把货品放在货品到达时最近的可用空间或不考虑商品动态变化的需求和变化了的客户需求模式,沿袭多年习惯和经验来放置物品。 传统型货品布局造成流程速度慢、效率低以及空间利用不足。 然而,现代物流尤其 ...

  • 仓储货位的优化管理

    传统的仓储作业管理常常把货品放在货品到达时最近的可用空间或不考虑商品动态变化的需求和变化了的客户需求模式,沿袭多年习惯和经验来放置物品。 传统型货品布局造成流程速度慢、效率低以及空间利用不足。 然而,现代物流尤其 ...

  • 怎样提高仓储管理效率?

    仓储管理的概念    “仓”也称为仓库,为存放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可以为房屋建筑、大型容器、洞穴或者特定的场地等,具有存放和保护物品的功能;“储”表示收存以备使用,具有收存、保管、交付使用的意思,当适用有形物品时 ...

  • 如何调整制冷系统控制降低冷库运营成本

    (一)合理调整制冷系统运行参数,提高设备效能。 制冷系统蒸发压力及温度和冷凝压力及温度是主要参数。是进行操作与调整的重要依据,根据实际条件和系统变化,不断调整和控制运行参数,使其在经济合理的参数下运行,可保证机 ...

  • 如何提高货物装载安全

    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破损的原因不仅仅是包装和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很多破损是由于不注意货物装载安全而引起的。那么如何提高货物装载安全呢? 目前市场上拥有大流通量的企业通常更看重整箱运输。虽然整箱运输相对于零担运输在 ...

  • 怎样才能提高仓库的账务管理水平,请各位前辈支招,谢谢

    仓库上了wms系统,账务管理已经上了一个台阶,目前的入出账务清晰,库存准确率达到98%,怎样再能提高呢,实现账务精细化管理?大家帮我出出主意,谢谢! 88 ...

  • 仓库先进先出管理规定,提高物料的使用率,降低成本

     一、目的:   规范物料的管理,确保先进的物料优先出,提高物料的使用率和产品的合格率,从而降低成本;   二、适应范围:   澳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仓库;   三、定义:   根据生产、入库日期,对生产的半制品 ...

  • 请教仓库的整理和规划方案!

    最近应聘到一家公司做仓库管理,上班几天发现仓库里面的数据全是乱的,而且品种和材质比较多,往往一款产品有几种尺寸和材料(有些产品外表一样,只是里面的尺寸有一点不同)导致发货的时候有时会发错料,现在公司要我写一份盘 ...

  • 请求高人指点半成品库的规划

    我们厂是生产冶金设备,精整设备,棒材类等等,生产的物件都是不规则的,大的有10几吨重,小的只有跟一元硬币一样大,怎么样才规划区域,以便管理和收发?急!!! 80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