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管理者 职场新人应养成“管理者人格”

初入职场,往往找不准方向。比如,工作中已经很努力了,但结果却不令人满意,迟迟得不到升职的机会。  笔者的观点是,在职场里打拼,最要紧的是抓住“管理者”这样的定位,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管理者人格”,不但要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打造成公司需要的、未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苦恼的年轻人
  一个年轻人对我倾诉他最近的苦恼。
  他从国内的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如愿进入了一家外企,一直从事技术工作。
  他换过一两家公司,工作很努力,起早贪黑,把自己负责的部分打理得很好。老板曾多次表扬过他,对他信任有加,私下里也曾暗示过,有可能提拔他担任部门的负责人。他知道以后工作的干劲更足了。
  不巧的是,最近公司突然调整了战略,他所在的部门被裁掉了。他不仅失去了升迁的机会,而且还被调整到另外一个部门从事普通的管理工作,至少短时间内没有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了。
  年轻人很失落。他觉得,如果被提拔为原来部门的负责人,一定会比前任领导干得更出色。他看重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机会,自认为是国内这个领域里最出色的工程师。工作中,他很少出错,客户的满意度很高。
  年轻人更觉得委屈。毕业好几年了,看看同学,不少都已经升迁到部门经理,少数的人,包括他在内一直未获提拔。
  总结下来,他认为自己之所以陷入目前的困境,原因主要是运气不好。此外,自己所学的专业适应面太窄了,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难度。他也发现,自己平时不太善于逢迎,不懂得如何跟领导走得更近,因此获得升迁的机会很少。
  “要是遇到一个能欣赏我的老板就好了”,这个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年轻人说,他寄望于出现一个强力人物,在老板面前帮忙推荐一下子,那样他就不用苦苦蜷缩在谁也不注意的角落里了。
  我承认他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这些观点并不能真正帮助到他自己。
  首先,这个年轻人不应该为目前的处境而沮丧,从某种意义上说眼下不见得就不是一次新的机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自己在观念上要做很大的调整,还要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中做很大的改变。
  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男”。就是说,从事技术工作的方法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使得他的人格特征看起来更像一个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
  每个人都是管理者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你选择了加入一家公司工作,不论你从事哪个行业、涉及的专业领域多么深入,它与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工作都会有本质上的区别。可以说,公司里的任何一个岗位本质上都是在做管理工作。
  所以,就不必过于执着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是许多拥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容易走入的误区。
  所有的公司都是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开展工作的,大多数公司的核心目标都是业绩和亲密的客户。如果你做的是很专业的技术工作,十有八九是在后台做保障性服务的。从公司运营的特点看,一个人的岗位过于技术化、过于专业实际上是一个障碍,因为那样很容易在激烈竞争的职场里被边缘化。
  所以,初涉职场的年轻人要避免让自己沉溺于自己的专业出身,要学会尽早从所学的专业里拔出来。既然选择了在一家公司里工作,就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管理这一行,与单纯的研究工作完全不同。
  还有更重要的,如果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较大预期,就要让自己努力适应公司这个环境,要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管理型人格”,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养成管理型人格是未来拥有领导力的基础。一个人干上了管理这一行,最终的目标当然是要使自己成长为拥有强大的组织和领导能力的人。但事情要一步一步来,年轻人刚入行,要先从当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入手。
  首先,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要有管理自己的能力。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自己的各种欲望驱使着,让我们产生各种冲动,稍稍放松一下就会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做一些事后会后悔的事。比如,与朋友聚会喝醉了酒,冲动之下为琐事与别人吵架等等。管理好自己就是在生活中尽量不让自己失控,尽量不发生冲动中的不理智行为。
      我把能不能管理好自己当成一个管理者的基本门槛。有志于此的年轻朋友不妨试试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看看你有没有从事管理工作的潜能。比如,在一定的期限内控制一下自己的体重,改掉自己长期不能忍受的一些坏习惯等等。
  其次还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会有压力,而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压力会比其他职业的人更大一些。事实上,施加压力是惯常的管理手段,任何一个层级的管理者每天都要应付来自上级、同事、客户等方面释放出的压力信号,层级越高压力越大,一个没有抗压能力的人几乎不可能顺利开展工作,更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第三要养成关注他人感受的习惯,对自己所处的任何一个环境都要保持适度的敏感。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是要与人打交道的。而有爱心、喜欢把注意力倾注在别人感受上的人更容易获得亲和力和人格魅力,更容易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而这些都是能够对周围人群施加影响的能力,最初的领导力就是这样产生的。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是从事管理工作必需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会让你处在一个友善的环境里,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从而能有效地增强你的影响力或融入团队的能力,在有需要时获得周围人群的支持。公司里的大部分工作都是要通过团队的合力协作完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是团队合作的基础。
  为人处世有原则、道德感强不是坏事,它可以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获得别人的尊重。但同时也会有一些负面的作用,就是会让周围的人产生疏离感,人们会对你敬而远之。平日里对领导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固然不好,但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过于疏远肯定也不是好事。
  总结下来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就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许多研究都证实高情商有助于提高管理能力和领导力。好的管理者、优秀的职场领导人都是高情商的人。重要的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善于在实践中学习的人,在工作中向自己的失败学习,向别人的成功学习。
  一个人管理能力的高低更多的是由他的世界观、价值观、日常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人格特征、性格、逻辑能力等因素决定的,所以一般的管理培训都是通过对实战经验的回顾和总结来进行。对于初涉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工作几年,有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再去读一个MBA不失为一个提高能力的好途径。不过不能太迷信学校里所提供的理论和专业训练,那些东西与其说帮你提高能力,不如说是给你洗脑,让你认识到自己有哪些不足、应该在哪些方面提高更贴切一些。
@ 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如何应对职场潜规则:给上司预留指导的空间

      潜规则1:别苛求百分百的公平   显规则告诉我们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事。   潜规则却说不能苛求上司一碗水端平,尤其是老板更有特权。   一味追求公平往往不会有好结果,“追求真理”的正义使者也容易讨人嫌,有时 ...

  • 职场10大“极品呕吐事”总汇

    遇到“嘴碎”的同事,或遇到借钱不还的哥们,你是不是极其鄙视?日前,省城人才机构前程无忧就“职场人所遭遇过的‘极品’呕吐事件”进行了一次投票调查,并根据投票结果,制作了一个《职场“极品呕吐事件”TOP10排行榜》,拍马 ...

  • 人在职场:终生受益的三条忠告

    职场寓言:终生受益的三条忠告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要靠亲友的接济才能活下去。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我要离开家了。我要去很远的地方找一份工作,直到我有条件给你一种舒适体面的生活才会回来。我不知道会不会太 ...

  • 有关城市异乡人职场成功三要素

    为了发展,为了金钱,为了……,他们怀抱着么好的憧憬来到陌生的城市。然而一切并不如想象般美好与轻松,迎接他们的是一轮接过一轮的挑战。如何找到心仪的工作,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城市异乡人如何在城市中夺得发展主动权,实 ...

  • 人在职场——办公室男来女往防闪七招

    现代职场,办公室里的男女同事交往要讲究些学问的,交往深了惹来闲话,交往浅了不足挂齿,分寸还真不好拿捏。要想让人觉得你行得正、坐得端,必须把握好这样一个尺度:   身体不可有零距离接触   据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研究 ...

  • 公司里最头疼的“职场钉子户”,该如何管理?

    每个公司都有这样的人,他们是聪明的技能型人才,或者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但与生俱来,他们的才华附着着一种风险,无论是对企业文化,还是对他周围的同事。他们被称为“职场钉子户”。 管理者正是面临着这一个艰巨的挑战——保 ...

  • 現場管理技朮----三个和尚故事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这故事從小伴隨我們一起長大。现从管理学角度分析,最先下课应是老主持。因为他根本不知如何管理人(管小和尚)。 从如何管理人角度措施应有: 1)明 ...

  • 如何管理有能力但桀骜不驯的下属?

    今年年初空降到了一家外贸企业担任事业部总经理助理,事业部下面有几个小的部门,各个部门的业务侧重点不同,总经理交代的任务是管理A部门,提升部门业绩,完善团队框架,找到特色的经营品种并形成稳定的业务模式。 空降的经 ...

  • 管理上存在的通病-猴子管理法则

    猴子管理法则来源   背上的猴子——由比尔翁肯 (Bill Oncken)所发明的一个有趣的理论——背上的猴子。他所谓的“猴子”,是指“下一个动作”,意指管理者和下属在处理问题时所持有的态度。   很多管理者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 ...

  • 面试被反复追问,职场空窗期何以成“黑历史”

    “应届毕业后想考研,没考上,之后因为有一年空窗期求职处处碰壁。” “辞职后休息了一段时间,再找工作时因为有几个月空窗期被拒。” “线上投简历,因为有空窗期,经常被HR(企业人事)‘已读不回’,也有的直接告诉我,虽然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