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40:电梯按键的故事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40:电梯按键的故事

今天想要写的是,进入电梯后,关于按键顺序的思考。
比如,进入电梯后,需要按关门键和目标楼层键。
那么哪个先哪个后呢,

这里一种推荐的做法是,先按楼层键,后按关门键。
原因是,如果在三楼进电梯,想要向下去一楼,
如果先按关门键,那么有可能五楼有人按了按钮,电梯就向着五楼去了。
所以建议先按楼层键,然后再按关门键,那么电梯一定会向一楼而去。
五楼有人按按钮,是一个小概率失败的事件,
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避免失败,所以推荐先按楼层键。

事实上,以前在留学打工的时候,我曾经遇到过一次这样的事情,
我推着大大的手推车,里面装了很多垃圾袋,进了电梯我需要去地下一楼,
我先按了关门键,结果,还没等我按地下一楼的楼层键,电梯就向上走了,
到了顶楼,电梯门打开了,外面有人想进来。
但是电梯里面太满,外面的人也不方便进来,互相都麻烦。
从那以后,我一般都是先按楼层键,然后再关门。至少有手推车的时候是这样。

然后是,有一次我和一个中国留学生一起乘电梯,
我向他说起这件事,说先按楼层键好一些。
他说,这个无所谓,哪个都可以。

这里面有若干个思维方式的问题,想在这里陈述一下。
首先说操作方式:
A方式,先按关门,后按楼层,有小概率失败的可能性。
B方式,先按楼层,后按关门,不会失败,稍微多花一点点时间。


然后是,下面列举出几点,是关于这件事情思维方式的讨论。

1.对于我来说,我知道在理论上A方式有失败的概率,但是还是去做。

这是一种不够理想的思维倾向,
但是其实还是有人有这样的思维习惯。
电梯其实只是个小事情,其他的事情,也有类似的情况,

比如,去访问客户的时候,因为某一份图纸给客户发过,所以推测不必带去;
开车准备变换车道的时候,先打转向灯,然后再看旁边有没有车;
交书面材料的时候,想着估计原件会返回来,所以没有复印留底;
仓库人员上午要交货资料,自己猜测下午一点交也可以,结果人家下午有事休息了。
估计客户工厂里能有测量仪器百分表,结果到那里发现周日管仪表的人休息。
出去旅游,看天气是多云,所以不看天气预报,不带防晒霜,不带伞。
这些都是属于,知道有可能出问题,但是概率小,所以估计没事的心理。

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侥幸心理,但是这种说法不容易采取对策。
在日语里,把这叫做amayi,意思是乐观估计情况而导致失败,有着轻敌的意思,
然后就是,要去多考虑实际情况,而考虑对策来避免问题。
话说回来,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看到,
有的人,明知事情有可能会出问题,还是会去做。

这也许是人性的样子,或者是性格里的未成熟期间的样子。
有的人会很成熟,一开始就做事稳妥一些,
有的人会在开始的时候出一些小问题,这些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作为个体来说,需要做的是去考虑,在出问题之后,下次怎么办,类似的事情怎么办。
有着这样的意识,才能够有所进步。

2.我知道A方式不够理想,B方式好一些,
但是还是先按照A去做事,直到遇到失败之后,才去改正。

就是说,虽然知道道理,但是只有遇到失败之后,才能去改正。
美国一位父亲在孩子的毕业典礼上致辞,说希望你能经历苦难,
就是说,有些事情,是经历过苦难与失败后才能知道怎么去做,
从这个角度来说,单纯“知道”道理,有时候是不够的,
早点遇到失败,也是必要的。
然后加上“失败后改正”的心理,才能将正确的道理带在身上。

电影里说过“听说过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可以被想到的原因有几个,
一个是,自己在二十岁之前,在学校范围和家庭范围,积累的思维做事习惯不够好,
一个是,自己在二十岁之后,在自己接触开放社会防卫,吸收的有益改进不够多,
一个是,听到的道理只是泛泛而言,不够切身,不够详细具体,
一个是,对于一些人来说,有些道理是,经历失败之后才能带在身上。

所谓习惯,具体是什么,是面对一件事物时下面的细节,
耳闻目睹过多少相关事物,头脑里存储了多少相关事物;
头脑中考虑到的相关事物的深度,能够递进到哪些内容;
在各种做事的选择肢和话语选择和时机选择上是否正确,
然后是张口说话的表达语气,能否见过并使用合适语气;
然后是动手做事的程度,能否使用合适的方式并且恰当;


这些细节,二十岁之前是周围会给予你,二十岁之后是你从周围去吸收。
这些能不能做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至于这里的“二十岁”,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
如果纠结于这个数字,而对整个文章进行否定的话,那将不会是有益的结果。
你的着眼点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这个数字可以是二十岁,也可以是十八岁,也可以是二十二岁,
其实,这个吸收也不是前后时期分开的。
一个是别人给与的时候自己能否吸收,
一个是自己能否让别人愿意给你,
这些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下一个问题是,经历过很多失败,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是,这个事情是分四步走的,“知道道理”“经历失败”“反思”“改进”,
做到这四步,才能把事情弄得好一些。

生来性格成熟的人,走到第一步“知道道理”就能把事情办好,
然后有些人,走到第二步“失败”就停住了,
然后是要有“反思”的意识,
有的人只能记住失败,有的人在考虑下一次怎么做。
以前在业务员的那篇文字里写过这一点。
在感到苦痛之余,要加一点心态去考虑下次怎么办。
然后,有的时候,自己的失败自己会看到,
有的时候,你做得不够好,对方也不一定告诉你。
所以要自己去“反思”,去观察对方的反映,才能知道是否失败了。

最后一步是“改进”,
有些事情,是只有AB两种选择肢的,
试过了正面,发现不行,试试反面,应该基本可以。
有些事情,是有ABCD。。。多种选择肢的,
试过了A发现不行,然后也许是B可以,也可能是没有想到的C方式才可以,
这时,如果没见过C,就想不到这一点。
所谓培训,就是把对方没有见到或者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展示出来,这才是培训的意义。
一些问题,想到了ABCD几个方面,但是原因在于自己没想到的EFG,
如果不知道有一些特定的方式,就一直找不到解决方案,
所以,
一个是要开拓视野,自己去看到或听到某些方案,
一个是要广开门路,当别人有可能告诉自己时,别因为自己表现欠佳而失去机会。
然后,有些事情,是需要特定的时间去做事,
时机做得晚了,就不够理想,需要改进得不是方式而是时机,

如果能走到第四步,才能做到一些具体的改善,才能更好一些。

3.甲方乙方,甲方推荐了一个方式,乙方觉得没必要,然后怎么办。

一种做法时,乙方觉得没必要,就不去做,
另一种做法是,乙方觉得没太大必要,但是无所谓的事情,就按甲方说的去做。
这就是,对与不同意见的接纳。是一种配合,是一种附和。
这在团队合作里,是一个重要的意识。
对于“最初自己不同意”的事情,
能够去进行“同意”并协力去做,是一种需要的能力。

当然,这种做法也是有一个度,
如果对于任何意见都是不加选择地接纳,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做的,是把握一个平衡,一个合适的度,来使事情向好的地方发展。

4.听到不同意见之后,直接予以反驳,这是不好的习惯,

如果直接反驳,将会导致,之后听不到更多的建议。
所以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儿,就先同意一下。

如果确实对方推荐的做法确实没啥大用,
那么可以用委婉的柔软的方式回应,
然后提出建议的一方也会明白这个建议不够好,
因为没有生硬的拒绝,所以下次还会将交流继续下去。

有时候遇到一些知识丰富的人,
他们不会一开始就竹筒倒豆的把干货全说出来,
而是先有一些简单的对话,得到回应之后,
从回应的态度来判断,是否有必要多说一些。
所以如果是无所谓的事儿,就没必要急于反驳,
即使是想反驳,也有柔软的反驳方式,可以选择,
把话题给托住,以后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不至于因为自己的因素而失去吸收的道路。

5.一个电梯也要考虑那么多,累不累。

事实上,需要养成一个思考的习惯,
日本人做事情,不只要考虑眼前的事情,还要考虑周边许多东西,
设计一个产品,画一张图纸,都要前前后后考虑许多东西,
甚至有的时候,考虑的东西有些多余,但是多考虑是有必要的,
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考虑得多,
而是为了把事情做好,减少失败,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如果一方面羡慕着国外的技术,一方面又对思考感到麻烦,
那将是一种叶公好龙的感觉。
不说赶英超美,就说升职加薪,
一方面心里想着升职加薪,一方面又对眼前的事物不愿意多思考,那也是不够理想的。
思考确实很累,但是把它想象成在跑步机上跑二十分钟,
用辛劳来换取一个好一点的结果,应该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吧。

6.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句话
越是不思考的人,越不愿倾听别人说话。 村上春树 《1Q84》


以前在第四部里,写到过“心理架势”的概念,谈话的时候,每个人架出的姿势,是不一样的。
在听到别人说话的时候,
有些人是拿着锅铲,向外挡的,对于别人的话,十有八九都是去否定。
有的人是拿着便利贴,给别人贴条子去做评价,自己没有吸收的意识。
有的人是带着过滤器,只对自己想听的东西去听,对于新的东西都选择无视。
有的人是带着耳塞,对于别人的话,没有听取的意识,
有些人是拿着筷子,随时准备夹菜,对于别人的话,总能找到吸收的东西。
有的人是端着毛巾,把对方的话给托住,让对方说得舒服,可以说出更多。
有的人是拿着材料,把对方的话予以延长,提供相关信息,也可以听到更多信息,
每个人选择的姿势不同,得到的收获就是不同的。

上面摆出的这些姿势,如果总结一下,就是“态度”。
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
但是“态度”一般是作为一个静态的名词来理解,
单纯看“态度”这个名词,想象不出那么多的动作。
所以这里说成是“架势”,是一个动作,
在听到别人的谈话,想到的是,自己要做出一个什么“动作”,
这个“动作”,会决定自己将会得到多少东西,带来多少提升。

感谢阅读。
以上。
@声明: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内容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被迷恋者感受不到真爱

    被迷恋者感受不到真爱 前面谈到的三个痴迷的案例,看起来还是比较合理的。毕竟,林徽因那么出色,那个17岁的女孩那么优秀,而H所迷恋的女孩漂亮又迷人。 不过,还有不计其数的、看上去并不合理的迷恋。 26岁的广州女 ...

  • 挡箭牌切断了传递感受的通道

    挡箭牌切断了传递感受的通道 在电影《阿凡达》中,纳威人只需要将辫子插到六腿马或飞鸟伊兰卡的辫子中,心灵感应级别的链接就会在一瞬间建立。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没有这么便利的方式,我们要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去 ...

  • 男人都爱“坏”女人 文 / 黄竞天 一、“万人迷”的故事 ...

    男人都爱“坏”女人 文 / 黄竞天 一、“万人迷”的故事 看过台湾画家朱德庸的四格漫画《涩女郎》的人一定记得里面的两个非常有趣的人物。 其中一个名叫“结婚狂”,她常年“滞销”,只要一见到男人,不论好坏就总想把自己倒 ...

  • 我的故事:幸运,是一件可以学习的事

    台湾的两性市场,已经被那些用仇男、仇女心态的那些「两性作家」以及「两性专家」给玩坏,所以我一直很抗拒「专家」这个词,甚至不想跟「两性」这个字牵扯上关系。因为跟这些语词牵扯上关系的人,都不是那些我想要学习的人。我 ...

  • 男人的沟通靠“说”,女人的沟通靠“感受”

    男人的沟通靠“说”,女人的沟通靠“感受” 男人认为有不满就要说出来,对方才能知道,不必猜来猜去;而如果不把不满说出来,对方便无从改善,所以表达不满是为了点醒对方、解决问题,是一种善意沟通的桥梁。 女人是不习 ...

  • 对不懂你感受的男人,与其对着干不如试试这一招

    1 健康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权利平等的基础上的,还需要关照对方的情绪和需要,以及欣赏对方身上的特点和品质。 当然,健康的亲密关系还要容得下争吵、发脾气和意见有分歧。 学员阿霞找到我的时候,满腹怨气,将心 ...

  • 春节家里老人同时生病 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不是我们家,是亲戚家!感觉这个年都过不好了,还好春节,其他长辈还能帮衬下堂哥堂嫂都是独生子女,公公年前中风,躺在床上需要有人照顾,然后岳母骑电瓶车摔了,肋骨骨折也要躺着,老人的各自配偶年纪大了,还有慢性病 过年 ...

  • 同事参观深圳仓库的感受

    今年第二次来深圳了,因公开会,参观学习了深圳仓库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公司的出发点无疑是以深圳仓库为模板,让各分部主管参观学习完毕后按这个模式对仓库进行现代科学化地管理,争取客户最大满意度,为以后扩展和深入挖掘 ...

  • 現場管理技朮----三个和尚故事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这故事從小伴隨我們一起長大。现从管理学角度分析,最先下课应是老主持。因为他根本不知如何管理人(管小和尚)。 从如何管理人角度措施应有: 1)明 ...

  • 物流管理人必知的十八个培训故事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