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11:松下日记的后文

非常感谢各位能够花时间把它读下来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进行分享。
在看到大家的回复之后,会有一些新的感想,有些注意的地方,于是就打字记录下来了。
这篇文字主要是关于思维方式的话题,与松下公司并没有直接关系。

在初稿打字两周之后,重新再看的时候,感觉文字里有很多关于思维方式的因果关系的说明,
这些说明单纯地用文字来进行描述是一个难读的感觉,于是打算用箭头图表的方式来改写。
但是图表需要编辑需要截图,需要鼠标操作,出差旅途中不太方便编辑,结果一拖就是两年多,
最后还是以文字的形式来发帖。
当然,中间加了很多的换行处理,尽可能地容易阅读一些,如果有做得不够之处,还望见谅。

Section 1
《在松下公司的日子》那篇文字讲述的主要是,
我在刚进入日本公司的一个阶段,做事情经常会有一些创新的想法,
工作一段时间后在反思时,逐渐感觉到,创新不是被期待的做法,
与其相比更被需要的是按指令进行确切地做事,也就是“照办”。
从而感觉到,新入公司时,先把“照办”做好了,是有必要的。

发帖之后,有许多朋友进行回复。
在看到回复之后,感觉到一些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
其中一个较大的感受就是,有些回帖的内容,是进行相关延伸,
然后去注目去找出它不能使用的地方。
这种思维方式是会被注意的。

就是说一个读者,在看到“介绍日本职场的文章”之后,接下来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一种思维方式是“吸收”的方向:
“看看国外职场中有什么样的工作风格,有没有可以让自己参考一些的东西。”
另一种思维方式是“指摘”的方向:
“对于宣传日本工作方式的文章,那么找找这种方式有没有不好的地方。”
然后去找一些论据,来论述“其也有不合适的地方”。
相比之下,前者应该更好一些。




在这里,不是单纯地说“指摘”好与不好,
而是说,带着“吸收”的想法,会使自己有一些收获,
带着“指摘”的想法,只是给别人一些评价。
至少在对自身PLUS的方面,貌似后者并不是很有益。

另外就是,“指摘”的想法本身没有错,
但是有一种经常被看到的方式是:“找出极端的反例,或者相关度较低的因果关系来进行反驳”。
比如说提出一些日本职场中的一些细节思维方式把它标记作N,
那么有了观点会说日本经济现在不景气的K事实来反驳,
但事实上N和K并没有足够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反驳的方向貌似是有些偏差的。

类似的还有,文章中提到了“要按照指示去照办”,
然后就会出现一种思维方向是:“那么什么事情都去直接照办有没有坏处呢?”
然后找一些论据来论述“照办是不好的”。
事实上,文中的“照办”是指刚入职的时间段内,作者自己在职场经验不多时的感受,
这些感想对于新入职的员工或许会有参考意义,并没有把它扩展到所有时间和空间,
所以说这个理论对于“所有对象”或者“企业战略”来说不是通用的,
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找出论据来否定它,是会能够做到的。
同时如果单纯为了否定而去不当地延伸,那将并不会被认为是一件合适的事情。

问题就在于,有一个point是:当你看到一个观点的时候,你首先去想的是什么,
是向着“吸收”的角度,还是向着“指摘”的角度。
这个你在第一时间去思考的思维方向,决定了你能够得到多少东西。
很多人愿意提及技术,说中国与外国的技术有一定差异,
或者说就职后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技术,等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可以试着做如下考虑,
在技术之前,还有一个东西是思维方向,
这个东西,能够决定一个个体能够自发地吸收多少技术,
以及能够怎样程度地应用技术,以及能够实现怎样的团队效率。
以前在第四篇里曾经提到过一个名词“心构”,其实也就是这个东西。

事实上,偶尔我会这样想,
日本以他们一个小面积的国家,能够取得世界前列的经济发展,
那么说明这个国家里应该是多少会有一些“可取之处”的,
或者说是多少会有一些“好的地方”的,
如果能试着把他们的好的地方观察出来然后模仿之,
或许会对我们的个体或是团队的发展也有好处。
同时,如果一旦遇到提及日本的好一点的地方的文章,就马上去想找出它的差的地方,
如果带着这样的眼镜去观察它,那么或许我们不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也不会有什么样的提高。
相反如果,我们可以从中吸收一些好的东西来提高,应该会是一件好的事情。

Section 2
然后是下一个话题,说一下“照办”与“创新”这个事情,
有的朋友认为“照办”就是“不过大脑”也就是不负责任。这种思维方式比较会被注意,
提到“不要创新”,那么就被想到了“不动脑筋”。但实际上,这个事情也可以这样来考虑,

照办相对的词语是创新,创新可以理解为“开动脑筋”,
“开动脑筋”的否定形式可以理解为“不动脑筋”。

黑色的反义词可以理解为白色,但是说“不要黑色”的时候,不代表一定要白色,
因为还有其他的红黄蓝绿的颜色。
做事情的方式有很多种,一些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两种选择的。

比如提出建议说A不合适,
有人会理解为 “不推荐A”意味着“推荐A的反义词B”;
但事实上,还有另一种方向是,
除了A和B以外,还有C是可以选择的,不推荐A其实推荐的是C。
在上一段的话题里,这些ABC解释如下。

A“特立独行奇思妙想”
B“照办事情不过大脑”
C“照办事情并且考虑认真确认完成不出差错”

我在初期工作时,会做一些A的事情,然后一段时间后反思,感觉似乎不太好。
然后我就提出了A是不合适的。然后觉得,应该按照C的方式来做。

同样的,前面的文章里提到“工作之中不确认”是不可取的,
反过来想就会有人进行延伸,“如果什么事情都确认的话,那么工作就没法做了”,
实际上还有一条路是“做适当的必要的确认”,
这个“适当”是什么意思,有了一些工作经验之后,就会自己品味出,
一些工作,哪些地方有可能出问题,是需要注意确认的,积累之后自己会有一个感觉。
所以这也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导致头脑中得到不同的结果。

所谓“照办”,这个词也有着好几个意思的。
“被要求复印一份文件”是一种简单的照办,
“把一些数据总结录入表格”则是一种复杂的照办,是需要动脑和确认才能完成好的照办,
如果不去多加注意多动脑筋,“照办”之后就不会得到被期待的结果。
所以,如何把复杂的“照办”做好,是职场新人需要注意的课题。

Section 3
继续说这个“照办”。
有的朋友提到如果“只照办”的话不会提高能力或者不会得到领导注意不会升迁,
那么在这里,可以这样来考虑,
照办这个词展开来说,它有好几种方式,
“照办之后交差就完事了”是一些存在着的做事方法;
相比之下更推荐的是:
“照办之后总结吸收一些东西,把要注意和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记录下来今后注意”,这是另一种照办方式。
后者可以被理解为一种PLUS,也就是自己对个人能力做加法,积累下来就会使自己的能力增加。
所以说照办与提高能力并不是完全矛盾的,重要的在于方法,如何照办。

至于照办与升迁,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因为不会升迁就不去选择C,而去继续做A,对于这个事情我无法做更多说明。
至少我觉得,“靠谱地把事情办好”的人或者朋友,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找到这种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同样,很多老板希望找到一些人来帮他“靠谱地把事情做好”,但是不是那么理想。

所以“把事情按照被交待的样子去做好并且减少问题的发生”是一个值得去关注的能力。
我遇到的经历是,在最初参加工作开始做事时,我做事情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失误,
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之后,我才逐渐能够尽力把被交待的事给办好,
做到这一点之后,才能够被交待更多的事情,去吸收更多的知识去增长能力。

然后再进一步考虑,很多人都目标向着高技术或者是高薪水或者是高职位,
但是一下子就达到那样的地位,貌似是不太容易,
于是职场新人在公司里做事情,被分配的都是“简单的事情”,
在刚开始工作时,即使做“简单的事情”,因为确认不足或者见识有限,会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逐渐意识到:
“得把简单的事情照办做好并且别因为自己的不注意而产生差错”
这是一个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养成的能力,暂且称之为M能力。

而且现在好多企业管理的书都在提及“执行力”,
既然是多次提及的东西,就说明它是有其效用的,并且是被没有做好,需要改进需要被注意的事情,
所谓“执行力”,字面意思就是按照指令去执行,并减少一些差错,得到指令预期的结果。
但是很多事情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办好的,即使是照办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这也就是前面说的M能力。
因此可以理解为这个M能力是一种被需要的能力,
同时也是“不是随处可以遇到的能力”,所以掌握了它也是一种资源。

在工作的初级阶段,要通过做事情去积累M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自己的M能力让上司觉得还好,于是被安排一些高级一点的工作,
逐渐重复这个过程,是实现目标的一个途径。
同时,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环境都不一样,
所以如果用别的环境来反驳它,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单纯去反驳而没有建设性提议,那么就会显得意义不大。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照这么说,看别人的帖子就不能进行反对了,是么?
这其实又可以理解为一种极端反例的思维方向,
前面提到了不要无谓地反对,但没有说反对就是不行的。
前面说过“不推荐A”,如果理解为“推荐B”,这是不恰当的,其实还有C的方式可以考虑。
同样是进行反对,也是分为好多种的。
反对当然可以,
如果用B方式进行单纯地生硬地反对,那将不够合适,
如果用C方式以适当的因果关系,并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建设性的反对意见,那将是对双方都有益的。

说到反对,这里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要注意的是,提过意见之后会怎样。
说话不是为了“说点儿什么”而说,而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才说。

比如看到一个观点的介绍,第一反应是,从里面找点吸收的东西。
另外一种反应是,看里面哪里有错误的地方,给他挑出来,或者说,给他指出来。

如果是单纯地用强硬的方式把它指摘,那么让他闭嘴的可能性比较大;
莫不如用一种建设性的方式指出其没有考虑到的地方,用保全面子的方式把问题陈述出来。
那样,不会影响他的下一次发言,我们可以从他的下一次发言中继续吸取一些东西。
就是说,是去吸收,还是去指摘,还是去提建议,
其判断的标准是,不影响它的下一次发言,不影响下一次communication。
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考虑一下“下一次”,
这样可以使得交流继续下去,双方都可以从communication的过程中去取吸收信息,互相丰富自己的信息。

Section 4
接下来再阐述一下“照办”的事情。
现在回想一下,其实这个东西最初的想法是对职场新人来说的。

在网上看文章,可以看到,有些新人总觉得参加工作做简单的事情没有意思或者挣钱少。
事实上,有一些中等程度的工作或者中等程度的薪水在那里,但是不是随便就给的,
在企业工作是一个交换的过程,
你需要有一种能力A,
比如说你具备了能力A并且实用之作出了AR的结果、
因为有了AR的结果给公司带来了利润,所以才能给你AT的待遇。

那么在刚入职的时候,你的能力不够,所以没有AT的待遇。
就像你刚上大学时没有相应的知识,只能在四年之后给你毕业证而不能马上给你。
所以刚入职你没有A的能力就没法给你AT的待遇。
但如果眼睛盯着AT而去忽视AR或者A,那么这个AT就是一个空中的楼阁。

应该做的是,
入职时自己有A1的能力,带来AR1的结果,只能得到AT1的待遇。
然后在这个A1能力做事过程的同时,
有些人做完就做完了,有些人会用心收集积累来给身上贴上A2的能力,然后再去胜任工作,带来AR2的结果。
经过几个循环之后,掌握了A3,A4,A5的能力,带来AR3,AR4,AR5的结果,然后得到AT5的待遇。
那么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就是在A1的时候做事方式不同,

有的人只做事就好,不去用心积累;
有的人会用心一些,想去学习,但是表达方式做得不好,从周围人那里没法顺利地吸收A2的知识,
有的人会用心一些,想去学习,然后去改善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样可以从周围人那里吸收,可以去积累A2的能力。

这里涉及一个M,一个S,
M是什么,使别人觉得“把工作托付给你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S是什么,就是改善自己的交流改善自己的表达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别人觉得“把一些知识点告诉给你也不会显得很傻”。
感觉这种M能力和S能力在现阶段的大学里不太容易学到,所以要到工作中去用心,去积累,去提高。
把这个做好了,将会更快地提高能力。
简单总结一下,M能力是“办事靠谱”,S能力是“改善交流”。S能力是前因,M能力是后果。

再次展开一点刚才提及的话题,很多人都会向着“高技术或者是高薪水或者是高职位”的目标去努力,
把问题细化一下,高技术是从哪里来的呢,大致可以考虑到三个渠道:

一是自己去思考出来,
二是自己从书上从网上去吸收,
三是从同事前辈那里去得到。

第一种渠道,取决于个人的思考能力,往往是一些发明家更能够实现。
第二种渠道,是借鉴前人的经验,是在泛泛书海茫茫网络中去寻找遇见与自己业务相关的知识。
第三种渠道,往往是公司中常见的,你的业务所涉及的东西,往往在周围人群中是拥有的,如果能够借鉴将会可以直接用于工作。

所以往往第三种渠道是更为重要更值得关注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
事实上,周围的人一般也不会直接给你好多信息的,
需要注意的就是前面提到的S能力,要改善自己的交流,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效相关信息。
可以说前面提到的M能力和S能力是一种被需要的能力,
在这些方向进行修炼,可以更有助于直接业务相关知识的提高,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升工作状态。
@声明: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内容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幸福日记

    幸福日记 早上醒来,窗外刚刚透出一点亮光,阿彦还在睡,淡淡的光线照在他脸上,很纯净,像个婴儿般招人疼爱,他身上有种温暖的气息,让人心里柔柔的,不由自主地想去心疼他、对他好,似乎对他不好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一般。 ...

  • 经常交换对彼此的感受

    经常交换对彼此的感受 你有没有想过“男朋友”“女朋友”“丈夫”“妻子”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吗?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我叫一百个人给我回答,我会得到一百个答案!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当你认为对方是你的什么人(四个中 ...

  • 挽回爱情的软件机械性的爱情靠谱吗

      挽回爱情的软件机械性的爱情靠谱吗   大话西游里周星驰曾说过一句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

  • 美元与感受

    美元与感受 在针对本书展开调査时,我惊奇地发现,一般说来男人在约会时不会在乎是否要由自己来买单。他们所介意的,是女人表现出的凌驾于人的自我中心感,就像她们有权力这样做,或者她们期待这样做一样。 当你的行动中表现 ...

  • 被迷恋者感受不到真爱

    被迷恋者感受不到真爱 前面谈到的三个痴迷的案例,看起来还是比较合理的。毕竟,林徽因那么出色,那个17岁的女孩那么优秀,而H所迷恋的女孩漂亮又迷人。 不过,还有不计其数的、看上去并不合理的迷恋。 26岁的广州女 ...

  • 挡箭牌切断了传递感受的通道

    挡箭牌切断了传递感受的通道 在电影《阿凡达》中,纳威人只需要将辫子插到六腿马或飞鸟伊兰卡的辫子中,心灵感应级别的链接就会在一瞬间建立。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没有这么便利的方式,我们要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去 ...

  • 男人的沟通靠“说”,女人的沟通靠“感受”

    男人的沟通靠“说”,女人的沟通靠“感受” 男人认为有不满就要说出来,对方才能知道,不必猜来猜去;而如果不把不满说出来,对方便无从改善,所以表达不满是为了点醒对方、解决问题,是一种善意沟通的桥梁。 女人是不习 ...

  • 对不懂你感受的男人,与其对着干不如试试这一招

    1 健康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权利平等的基础上的,还需要关照对方的情绪和需要,以及欣赏对方身上的特点和品质。 当然,健康的亲密关系还要容得下争吵、发脾气和意见有分歧。 学员阿霞找到我的时候,满腹怨气,将心 ...

  • 春节家里老人同时生病 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不是我们家,是亲戚家!感觉这个年都过不好了,还好春节,其他长辈还能帮衬下堂哥堂嫂都是独生子女,公公年前中风,躺在床上需要有人照顾,然后岳母骑电瓶车摔了,肋骨骨折也要躺着,老人的各自配偶年纪大了,还有慢性病 过年 ...

  • 同事参观深圳仓库的感受

    今年第二次来深圳了,因公开会,参观学习了深圳仓库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公司的出发点无疑是以深圳仓库为模板,让各分部主管参观学习完毕后按这个模式对仓库进行现代科学化地管理,争取客户最大满意度,为以后扩展和深入挖掘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