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种管理细节

1、打印机--&10秒延迟带来信息漏洞。即使是激光打印机,也有10秒以上的延迟,如果你不在第9秒守在打印机的旁边,第一个看到文件的人可能就不是你了。大部分的现代化公司都使用公用的打印机,并且将打印机、复印机等器材放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于是,部门之间的机密文件就可以从设备室开始,在其他部门传播,当部门之间没有秘密,公司也就没有秘密了。

   2、打印纸背面--&好习惯换取的大损失。节约用纸是很多公司的好习惯,员工往往会以使用背面打印纸为荣。其实,将拥有这种习惯公司的“废纸”收集在一起,你会发现打印、复印造成的废纸所包含公司机密竟然如此全面,连执行副总都会觉得汗颜,因为废纸记载了公司里比他的工作日记都全面的内容。

   3、电脑易手--&新员工真正的入职导师。我们相信,所有的职业经理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自己新到一家公司工作,在自己前任的电脑里漫游是了解新公司最好的渠道。在一种近似“窥探”的状态下,公司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尽收眼底”,从公司以往的客户记录、奖惩制度,甚至你还有幸阅读前任的辞呈。如果是其他部门的电脑,自然也是另有一番乐趣。

   4、共享--&做好文件。局域网中的共享是获得公司内部机密最后的通道。有的公司为了杜绝内部网络泄密,规定所有人在共享以后一定要马上取消。实际上越是这样,企业通过共享泄露机密的风险越大。因为当人们这样做的时候,会无所顾忌地利用共享方式传播信息,人们习惯的方式是在开放式办公间的这边对着另一边的同事喊:“我放在共享里了,你来拿吧--&”没错,会有人去拿的,却往往不只是你期望的人。

   5、指数对比--&聪明反被聪明误。在传统的生产型企业之间,经常要推测竞争对手的销售数量、生产数量。于是,人们为了隐藏自己的实际数量,而引入了统计学里的指数,通过对实际数量的加权,保护自己的机密信息。唯一让人遗憾的是,通常采取的简单基期加权,如果被对方了解到几年内任何一个月的真实数量,所有的真实数量就一览无余地出现在竞争对手的办公桌上了。

   6、培训--&信息保卫战从此被动。新员工进入公司,大部分的企业会对新员工坦诚相见。从培训的第一天开始,新员工以“更快融入团队”的名义,接触公司除财务以外所有的作业部门,从公司战略到正在采取的战术方法,从公司的核心客户到关键技术。但事实上,总有超过1/5的员工会在入职三个月以后离开公司。同时,他们中的大部分没有离开现在从事的行业,或许正在向你的竞争对手眉飞色舞地描述你公司的一草一木。

   7、传真机--&你总是在半小时后才拿到发给你的传真。总有传真是“没有人领取”的,每周一定有人收不到重要的传真;人们总是“惊奇地”发现,自己传真纸的最后一页是别人的开头,而你的开头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8、公用设备--&不等于公用信息。在小型公司或者一个独立的部门里,人们经常公用U盘、软盘或手提电脑。如果有机会把U盘借给公司的新会计用,也就有可能在对方归还的时候轻易获得本月的公司损益表。

   9、摄像头--&挥手之间断送的竞标机会。总部在上海的一家国内大型广告公司,在2004年3月出现的那一次信息泄露,导致竞标前一天,广告创意被竞争对手窃取,原因竟然是主创人员的OICQ上安装了视频,挥手之间,断送的或许并不仅仅是一次合作的机会。

   10、产品痕迹--靠“痕迹”了解你的未来。在市场调查领域,分析产品痕迹来推断竞争对手营销效果和营销策略是通用的方法。产品的运输、仓储、废弃的包装,都可以在竞争对手购买的调研报告中出现,因为“痕迹分析”已经是商业情报收集的常规手段。

   11、压缩软件--对信息安全威胁最大的软件。ZIP、RAR是威胁企业信息安全最大的软件。3寸软盘的存储空间是1.4M,压缩软件可以让大型的WORD文件轻松存入一张软盘,把各种资料轻松带出公司。

   12、光盘刻录--资料在备份过程中流失。如果想要拿走公司的资料,最好的办法是申请光盘备份,把文件做成特定的格式,交给网络管理员备份,然后声称不能正常打开,要求重新备份,大多情况下,留在光驱里的“废盘”就可以在下班后大大方方带出公司。

   13、邮箱--信息窃取的中转站。利用电子邮件转移窃取的公司资料占所有信息窃取的八成以上。很多企业不装软驱、光驱、USB接口,却没有办法避免员工通过电子邮件窃取信息,相比之下,以上方法显得有些幼稚、可笑。

   14、隐藏分区--长期窃取公司资料必备手法。长期在公司内搜集资料,用来出售或保留,总是件危险的事情。自己的电脑总是不免被别人使用,发现电脑里有不该有的东西怎么行。于是隐藏在硬盘分区就成了最佳选择,本来有C、D、E三个虚拟分区,可以把E隐藏起来,只有自己可以访问。当然,如果遇到行家,合计一下所有磁盘的总空间,可就露馅了。

   15、私人电脑--大量窃取资料常用手段。压缩软件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拿到单位来,连上局域网,只要半小时,就是有1个G的文件也可以轻松带走。

   16、会议记录--被忽视的公司机密。秘书往往把会议记录看得很平常,他们不知道一次高层的会议记录对于竞争对手意味着什么,公司里经常可以看见有人把会议记录当成废纸丢来丢去,任由公司最新的战略信息在企业的任何角落出现。

   17、未被采纳的策划案--放弃也是一种选择。策划人员知道被采纳的策划是公司机密,却往往不知道被放弃的策划也是公司机密。有时还会对客户或媒体谈起,而竞争对手可以轻松判断:你没有做这些,就一定选择做了那些!

   18、客户--你的机密只是盟友的谈资。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著名咨询公司的客户提案,这些精心制作的PPT,凝聚了咨询公司团队的汗水和无数个不眠之夜,在一些信用较差的客户手里可能只是一些随意传播的谈资。

   19、招聘活动--你的公司竟然在招聘总监?在招聘过程中,成熟的企业不会把用人的单位登在一张广告里,因为那无异于告诉你的竞争对手:刚刚发生过人事震荡,人力匮乏。

   20、招标前两分钟--最后的底价总是在最后“出炉”。如果投标的底价内部公开越早,出现泄露的风险越大,在招标开始前两分钟,面对关掉手机的参会者,可以公布底价了!

   21、解聘后半小时--不要给他最后的机会。如果被解雇的员工是今天才得到这个消息,那么,不要让他再回到他的电脑旁。半个小时的时间,刚好可以让他收拾自己的用品,和老同事做简短的告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半小时足够了,为了离职员工的清白,更为了信息安全。

   22、入职后一星期--新人在第一个星期里收集的资料是平时的5倍。只有在这一个星期里,他是随时准备离开的,他时刻处在疯狂的拷贝和传送状态,提防你的新员工,无论你多么欣赏他。

   23、合作后半个月--&竞争对手窃取情报的惯用手法是:假冒客户。在初次合作的半个月里,你对信息安全的谨慎只能表明企业做事的严谨,可以赢得大部分客户的谅解和尊敬。除非,他是你的竞争对手。

   24、离职后30天--危险来自公司以外。一般情况下,一个为企业服务半年以上的员工,离职后30日之内会和公司现有员工保持频繁的联系,并且对公司的资料和状况表现出极度的热情。如果是被限时离开,那么,在离职30天内通过老同事窃取公司信息的可能性就更大。

   25、明确对外提案原则--能不留东西的就不给打印稿,能不给电子档的就尽量给打印稿,能用电子书就不用通用格式。

   26、保密协议--&无论作用大小,和员工签定清晰的保密协议还是必要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明确什么是对的,人们才可以杜绝错的。保密协议的内容越详细越好,如果对方心胸坦白,自然会欣然同意。

   27、责任分解--&明确每个人对相关信息的安全责任。所有的机密文件如果出现泄露,可以根据规定找到责任人,追究是次要的,相互监督和防范才是责任分解的最终目的。

   28、设立信息级别--&对公司的机密文件进行级别划分。比如合同、客户交往、股东情况列为一级,确定机密传播的范围,让所有人了解信息的传播界限,避免因为对信息的不了解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故。

   29、异地保存--&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有备份资料尽量做到异地保存,避免因为重大事故(如火灾、地震、战争等)对企业信息带来致命的打击。

   30、认为自己的企业在信息安全上无懈可击
@声明: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内容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阅读
  • 行政管理实操——消防及安保管理

    消防安全管理 目前,国家消防部门对消防工作有明确的指示。只要按照消防管理要求执行,消防工作并不难做,但是很多公司都会嫌“麻烦”,不想“耽误”员工时间,在日常消防管理工作上偷懒,最终酿成惨剧。实际上只要我们按照要 ...

  • 企业如何实现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

    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和重大决策的制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关乎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往往是企业激励工作的核心。对于现下大多数企业来说,如何更好的实现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促 ...

  • 企业管理弊病大揭秘:工人积极性为何屡屡受挫?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商业舞台上,企业的兴盛与每位员工的汗水与智慧紧密相连。然而,众多企业正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境:员工工作动力的缺失。这一现象的根源,或许可以从企业的管理模式中探寻一二。 一种常见的问题在于,部分 ...

  • 什么是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Employee Relations Management,ERM)从广义上讲,员工关系管理是在企业人力资源体系中,各级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职能管理人员,通过拟订和实施各项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行为,以及其他的管理沟通手段调节企业和员 ...

  • 职场管理中的“人性”困境

    1. 经济学与行为学中的“极端人性” 在经济学中,人被假设为理性自私的个体。这种观点认为,人做决策时总是追求最大化个人利益,不会轻易考虑他人的需求。无论是消费选择、投资决策,还是职场中的行为,人总是偏向于利己的方 ...

  • “管事”vs“管人”:如何将管理焦点转移

    1. 从“管人”到“管事”的转变 传统管理观念中,很多管理者过于注重“管人”,即从人际关系、情感调节等方面着手,希望通过建立深厚的关系、与员工建立友好互动来推动工作。虽然这些措施有时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效果,但从 ...

  • 如何在实际管理中实现“管事”与“管人”的平衡?

    1. 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与期望 管理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在企业管理中,员工的“人性”需要通过系统化的目标设定和明确的职责分工来管理。通过建立清晰的工作目标,员工明确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什么,如何完成,这样就能减少因不 ...

  • 管理人员决策容易范的三大错误

    1. 采用易失败的战术: 很多管理者善于回顾自己的过往成就,却忽视了对过去失败决策的系统研究。他们往往不投入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如何做出决策,导致一些有效的决策方法被忽视。 因此,在面对新的决策时,他们不会特意采纳那 ...

  • 管理人员决策容易范的七大陷阱

    1. 被误导性论点所惑: 决策者一接触到看似重要的论点就轻易相信,导致资源误用和采用易失败的做法。避免此陷阱的最佳做法是整合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共同提出疑虑并规划应对方法。 2. 忽略执行上的潜在障碍: 决策者在未 ...

  • 职场上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

    1、准时、不迟到,这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的基本素养,是红线,轻易不要逾越。 有的人在上学的时候散漫惯了,上班之后也是这个作风,开会迟到,上班迟到,反正是借口多多。守时是一种端正的工作态度,不守时的人很难被领导和团队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