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管理在存货计价和库存管理上应用分析

在零售企业中,特别是零售连锁企业中,批次管理都是很重要的概念,细纠起来,这个概念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围绕财务存货计价方法的,另一个方面是围绕库存管理的,下面对这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证和说明。


一、批次管理对财务存货计价的支持

1、财务存货计价方法说明

在财务的存货控制上,和批次管理有关的是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零售企业还经常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售价法、全月平均法等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以先进先出法计价的库存的商品存货则是最后购进的商品存货。当物价上涨时,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当物价下跌时,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后进先出在 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取消了这种成本计价方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辩认法、分批实际法。采用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的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辩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方法。

在零售企业中,特别是使用了MIS系统的零售企业,经常使用的存货计价方法包括售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


2、批次管理对计价方法的支持

批次管理是先进先出的存货计价方法的基础,在批次管理的基础上,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就能够方面的支持先进先出。

先进先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和商品库存的实际出入库顺序是一致的,而财务也追求和实物的一致性,所以很多零售企业的财务,会选择这种存货计价方法,来真实反映业务。


(1)批次识别和定义

根据财务存货计价方法的要求,批次的识别是以进货为主进行识别的,如商品A,5月11日进货20个进价为10元,5月20日又进货15个进价为9.5元,这样在财务存货上,就识别为两个批次。

零售企业的主营业务是购进商品,再销售出去商品,赚取其中的差价。所以,进货的批次比较多,特别是天天送货的生鲜、奶制品等。

在识别批次时,对于零售连锁企业来说,还需要根据商品所属的组织不同,识别为不同的批次(财务上要分别进行存货计价,单独核算)。如商品A,5月11日进货20个进价为10元,如果这批货给门店01配送5个(成本价配送),给门店02配送3个(加点价配送),则在门店01和门店02中,会分别产生新的批次,用于门店01和门店02的存货计价处理。

由于零售企业的进货批次比较多,所以在识别批次时,可以对其进行以合并为主的简化操作,如识别批次时,可以以进货和进价为主,来识别批次。如商品A,5月11日进货20个进价为10元,5月12日进货30个进价为10元,5月20日又进货15个进价为9.5元,5月25日进货10个进价为10元,这样可以将5月11日和5月12日进货的进价为10元的识别为一个批次,5月20日进货的进价为9.5元的识别为一个批次,5月25日进货的进价为10元的识别为另一个批次。


(2)计算成本

在识别库存批次后,就可以按照批次进行存货计价了。

首先,可以根据进货批次来统计库存成本,在统计时,严格按照批次来进行计算,也就是说,库存成本就是现有批次中现存数量大于0的批次,其批次成本之和。参见表格如下:

商品

进货价格


批次


进货数量


现存数量


库存成本


进货日期


A

10


A01


20


10




5-11


A

9.5


A02


15


15


.5


5-20















合计:







25


.5





在库存成本的基础上,利用先进先出法,可以统计各种出入库业务的成本,如在上表的前提下,商品A第一天销售6个,则销售出库成本为60元,第二天销售6个,则销售出库成本为4*10+2*9.5=59元。

为了支持不同企业存货计价的需求,需要在批次上识别含税进价和不含税进价。在此基础上,由于可能不同供应商对某种商品定义的进项税率不同(如有的供应商能够开具进项的增值税发票,有的供应商则不能;再如有的省份对某种商品定义的税率和其它省份有差异),所以需要在批次上明确标记商品的进项税率,并影响后续的所有的该商品出入库成本统计。


(3)特殊批次处理

在零售企业中,经常要搞促销,于是在进货时,也就产生了促销批次,这些批次有着期间范围内存在、促销进价比较低等特点。伴随着促销行为的发生,门店的销售价格就会降低,此时如果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话,则可能对原来进价高的批次执行存货出库,造成销售成本高,销售毛利低的情况。鉴于此,在存货计价上,需要在促销时,优先对促销进价的商品进行配送到门店、销售出库,这样零售企业的毛利,特别是门店的毛利,才相对比较准确。

在零售企业中,还存在着两类赠品,一类是采购经理和供应商经过商定,供应商赠送给零售企业,由零售企业进行正常销售的商品,另一类是从供应商到零售企业,再到最终顾客,都作为赠品存在的商品。对于这两类商品,在存货记录的批次上,都将进价记录为0,进而成本也为0,作为单独的批次存在。

零售企业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负库存,即销售数量大于进货数量,库存表现为负数。对于负库存,在财务存货计价上,也要对其成本进行估算(暂估),这个估算也要按照批次的方式进行处理。在估算时,一般参照该商品最后一个非0进价的批次,执行出库,这样估算出该商品的供应商、进价、销售成本、销售毛利等信息。当商品正式进货时,进货数量和成本就要核销原来的估算,进行正式的销售出库,并计算正确的销售成本和销售毛利。


(4)零售企业,先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比较

对采用进价核算的零售企业来说,最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就是先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下面简单对这两种存货计价方法进行比对。

在准确性方面,先进先出法更准确一些,更吻合一般商品的实物处理顺序,使库存成本、销售毛利等数据更准确。

在浮动性方面,先进先出法严格按照批次顺序进行存货计价,在出现调价、促销、赠品等特殊批次时,商品的毛利会发生忽高忽低的浮动,而移动加权平均法就相对稳定一些。

在业务参照性方面,在发生业务时,如批次业务,先进先出法一般以最新进价作为业务参考,提醒业务人员未来的毛利率情况,而移动加权平均法以加权的平均进价未作业务参考,给业务人员的参考依据是现有库存的毛利率情况。

对于促销品和赠品,先进先出法识别为特殊批次,和正常批次进行统一处理,而移动加权平均法则以数量为权重,统一计算商品的总成本和平均进价,不识别为特殊批次。

在退货给商品处理上,先进先出法以批次为基础,可以准确判断每批货的总进货数量、总退货数量,可以给出每个批次的退货价格(可以是原始进价)和退货数量,而移动加权平均法,则在退货时,给出的是加权平均后的进价给供应商。

在零售连锁企业,商品的批次进价和成本要在各个组织之间流转(配送业务、配送退货业务、店间调拨业务等),先进先出法严格按照批次顺序处理批次和成本,如果配送给一个门店的批次价格较低,则该门店销售后,毛利率就会高一些,而移动加权平均法则以加权平均进价为基础,对门店进行配送,这样各个门店的基础进价水平基本上是一致的,如果售价一致的话,则毛利率也会一致。


(5)批次对代销应付数据计算的支持

对于零售企业的代销商品,供应商要求按照原始进货价格,来实现最终的结算。所以不管存货计价方法是先进先出法,还是移动加权平均法,都需要以批次为基础,来计算应付数据。供应商一般不认同以企业内其它价格作为结算依据的情况发生。

当一个商品销售后,要参考原始的进货价格,来核销进货单据的商品进货批次,最终商品累加起来,形成对供应商的总应付数据。如企业存货计价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一个商品原始进货价格为10元,而移动加权平均价为10.5元,则每销售一个商品,在销售成本上体现为10.5元,但应付数据上就要体现为10元。


(6)批次信息清理

在零售企业中,批次信息的数据量总是很大的,对于一个零售的连锁企业,三年下来,批次量都会在几百万的级别上。在这种情况下,在构造MIS系统时,往往需要定期对无效批次信息进行清理。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半年或一年以上没有任何存货计价处理且现存数量为0的批次,转移到一个历史表中。这样库存表中就能够保持一定的数据量,一方面保证业务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使出入库业务的速度能够一致保持比较快的水平。


二、批次管理对库存管理的支持

批次管理的主要用途是支持库存管理,方法是模拟商品的实物发生过程,给予出入库的记录,从而能够准确地进行库存的统计和管控。

相对批次管理对财务存货计价的支持,在库存管理方面,是另外的一个领域的内容,在这里我们逐一展开描述。


1、批次识别和定义

零售企业要想对库存进行严格的批次化的管理,首先就要识别批次的主要特征,以及每个特征的服务目标,然后才注意对这个特征进行管理。

在批次上,要能够识别该批次商品的进货时间、进货单单据号、供应商、进价等项目,这样就可以在后期查询库存时,明确商品的具体来源。

在批次上,要能够识别该批次商品的包装信息,包括包装规格、包装条形码等项目,这样在后期入库上架、出库等业务处理时,根据包装规格来进行计算。

在批次上,对于管理保质期的商品,要能够识别该批次商品的生产日期信息,包括生产日期、到期日期等项目,这样就可以在收货、配送出库、销售出库等业务处理时,自动判断商品保质期和保鲜期,并执行先进先出了。

对于一些特殊类别的商品,在定义批次时,还要进行特别的识别。如对于药品,则需要严格管理其批号,利用批号就可以识别其生产日期、生产厂等各种信息;再如对于某些电子类产品,需要严格管理其序列号(串号),这样就需要在批次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细管理到每个商品,也可以说是每个商品都是一个严格的批次。

根据以上对批次的可识别项目的要求,在定义一个批次时,一般商品要根据商品的进货单、进价、生产日期、包装规格等项目来进行区分,只要其中一个项目不同,就识别为不同的批次;对于特殊商品,则要根据特殊项目,如批号、序列号等,进一步区分批次。


2、配送中心库存管理

在配送中心,要进行严格的库存批次管理,才能有效地对多品种的大量库存进行有效管控,从而尽量地减少库存的偏差和盈亏发生。


(1)批次管理基础

在配送中心内部,要对仓库、大区、货架、仓位进行严格的定义,然后在此基础上,识别所有的功能区域(存储区、拣货区、加工区、退货区、集货区、越库区等),并对应到每一个仓位。

对每个商品包装进行定义,识别商品包装和托盘之间的关系,即一个托盘上存放商品包装箱的段数(存放层数)、面数(每层存放件数)、总件数(段数*面数),这样商品进货时,就可以自动计算商品包装所需要码放的托盘数。

在商品进货时,自动识别商品批次,并记录生产日期、包装规格等信息,然后在各种出入库业务中,都按照规则处理批次库存。

在商品入库上架后,要严格定义出入库业务发生的仓位、商品、数量等信息,这样就可以严格管理到仓位库存了,而且,仓位库存和批次要结合起来进行统一控制。

为了后续业务的正常处理,配送中心要求一个商品的两个批次,不允许存放在同一个仓位上,特别是需要管理保质期的商品。因为如果发生一个商品两个以上批次在同一仓位上时,需要人工在出库时,判断商品的生产日期进行先进先出,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差错。

根据以上要求,最终实现的库存结构如下表:

仓位

功能区域


商品编码


批次


生产日期


包装规格


包装箱条形码


包装数量


总数量


B0 1

退货区


0 0


A01


5-11


6


69  0 4


20




A0 2

存储区


0 0


A02


5-20


12


    7


40




A0 3

存储区


0 0


A03


5-25


24


4 40 7


45


1


A0 1

拣货区


0 0


A04


6-10


6


4 40 6


90




C0 2

存储区


0 0


A01


5-11


6


69  0 4


90





在不久的将来,RFID技术可以应用到库存管理方面,这样每个批次的商品,从生产出来就安装了RFID标签,用来比较了商品的批次,这样生产企业、中间渠道、终端零售企业等各个环节,都可以利用这个设备来进行严格的批次控制。


(2)业务处理要求

在配送中心中,所有的出入库业务在处理时,都要以仓位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批次的处理。

在进货时,识别商品的批次,并增加配送中心的总库存。大多数配送中心规定,超过商品保质期天数1/3的商品,就不允许进入仓库了。

在入库时,根据商品的存储要求,不同的批次根据数量计算出所需要存放的托盘、仓位,在最终入库上架后,每个仓位上的商品库存,就能够准确识别出商品的具体批次来。

在移库时,定义商品的出库仓位、批次、数量等信息,然后定义入库仓位,这样就将出库仓位上的商品批次和数量信息,转移到入库仓位上了。

在配送出库时,严格识别出库仓位、批次、数量等信息,这样在出库单上,就可以明确冲减商品的批次库存了。

在加工时,首先从存储区领料到加工区(移库),将商品批次库存转移到加工区仓位上,然后执行加工,此时,需要冲减原料的批次库存,产生产成品新的批次库存,包括包装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等信息,最后将加工后的产生品再移库到存储区或拣货区,准备配送。

在盘点时,严格清点每个仓位上的商品,对存在差异的情况则识别为盈亏,盘亏商品则根据仓位、批次、数量等信息,确定少的哪个批次的商品,进行批次库存冲减;盘盈商品则需要确定商品的包装、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产生新的批次信息,形成新的批次库存。

在门店退货时,当商品拉回到配送中心,如果在门店就能够识别商品的批次的话,则不需要再次识别,反之则要进行认真的识别,重新确定商品的包装、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产生新的批次信息,形成新的批次库存。

在退货给供应商时,严格识别出库仓位(可能是退货区)、批次、数量等信息,退货后,就可以明确冲减批次库存。

以上介绍了配送中心主要业务的出入库处理要求,其它出入库的业务可以参照这些模式进行。


(3)先进先出实现

配送中心进行批次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商品的保质期和保鲜期,使每一件商品都能够得到控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在批次的处理上,进行商品批次的先进先出。

首先,配送中心在进货时,严把生产日期关,不要使超过保质期1/3的商品进入配送中心。

在大多数配送中心的仓库中,包括常温库、恒温库(从冷藏库到25℃恒温库等多种情况),里面存储的需要管理保质期的商品,都要在管理批次的基础上,进行先进先出的实现。在实现时,是按照商品的生产日期来进行的,每次出库,都由系统自动根据生产日期排序,优先出生产日期早的商品,依次安排出库。而拣货操作人员,则必须严格按照系统的指导去操作,从而保证先进先出的有效性。

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超过保质期2/3的商品再配送到门店(特殊情况除外),所以在商品保质期快要到2/3时,要给仓管人员及时的提醒,尽早安排特殊处理。

对于一些特殊的可以冷冻保存、冷藏保存的商品(以生鲜商品为主),如肉类、冷冻鱼类、冰淇淋类等,在冷冻冷藏保存期间,其保质期天数可以延长。此时,在这些商品进入仓库时,保质期天数给予一定的锁定。但为了保证商品的鲜度,也要尽量确保商品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来出库。

对于不管理保质期的商品,如纸张、塑料制品、电器等,也要尽量保证先进先出,以确保商品生命周期的鲜度。此时,一般的要求是按照商品进货日期的顺序,进行先进先出的处理。

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商品不按照先进先出的方式来出库,而是采用其它方式。一种方式是后进先出,如两级配送中心的情况下,企业为了保证二级配送中心中存储商品的鲜度和库存周转的有效性,在针对其的配送出库时,会选择按生产日期后进先出来处理。另一种方式是指定批次出库,就是管理人员根据特殊需要指定某些批次库存单独出库,如某个批次单独进行了拆零处理,而这批拆零的商品需要单独配送给某些门店,就需要指定批次出库;再如门店退回的特定批次,需要转配给其它门店,也需要指定批次出库。指定批次出库,一般和指定功能区域出库是结合起来实现的。


(4)其它批次库存管理

在批次库存管理的要求下,还要实现其它的支持,我们在这里进行简单的举例说明。

o  混载存放实现。大部分配送中心在存储区中,每个商品都能够装满托盘,独立占一个仓位,但由于零售企业商品品项数比较多,其中很多商品不能大量采购(周转天数要求),所以这些商品的每批货是不能装满托盘的,此时需要在商品入库到存储区时,多种商品进行混载存储,即一个托盘上存放多种商品。商品混载存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在入库的商品,根据需要凑合到一个托盘上,另一种是即将入库的商品,要存放到现有库存中有商品但不满的托盘上。

o  动态补货管理。一般情况下,商品拣货区需要存储2天左右的商品拣货量,但很多情况还是会发生在拣货时,拣货区库存不能满足当日拣货的情况,此时需要根据拣货要求,生成存储区到拣货区的移库单。这种移库单就要求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生产日期早的批次从存储区优先移库。

o  配送退货管理。门店退回的商品,在进行批次识别后,由于其生产日期一般都比较早,所以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对这些批次的商品,一般有以下几种优先处理方式,一种是安排退货,这些商品最好能够退货给供应商,让供应商运走处理,第二种方法是尽早安排出库,如尽快移库到拣货区来实现出库,也可以存放到单独仓位,安排配送给专门的门店(一般是销售速度比较快的门店)

o  日常移库处理。配送中心内部为了提高仓库的利用率,需要仓管人员经常性的进行商品理货,如不满托盘的不同品种商品之间进行托盘处理,再如根据商品的拣货频率,及时调整商品在拣货区的库存容量和拣货位置(靠近集货区)等。

o  批次信息清理。库存管理上的批次的数据量也是比较大的,也需要定期将不再发生业务的批次转移到历史表中,以确保当前批次信息表数据的稳定性,提高信息系统的处理速度。


3、门店库存管理

(1)批次库存管理特征

门店作为商品库存管理的单位,其根本要求和配送中心是一样的,也要求在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批次的识别和先进先出处理。

门店库存管理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出库批次不能完全由企业员工控制(顾客来选择商品),虽然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要求理货人员按照先进先出的要求,对生产日期早的商品优先上架,但商品总是需要顾客来挑选走的,所以不可能做到配送中心一样的严格的批次管理。所以在门店库存管理上,要首先假设商品可以以生产日期为单位进行先进先出处理,然后模拟实物,实现保质期的基本控制。

在库存管理时,系统按照先进先出的方式冲减库存,但冲减结果可能和实物之间是有偏差的,对这种偏差就要求理货人员及时发现,并及时地利用信息系统来修正库存数据。

在门店,利用信息系统也要进行保质期的销售预警,如保质期为60天的商品提前10天给出预警,这个预警虽然不能保证 %准确,但可以利用信息手段,来及时发现类似问题,并提前去解决。


(2)门店库存管理的特别需求

门店作为商品的最终端销售单位,在库存管理上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处理。

负库存处理。在实际库存管理时,是不会出现负库存的,毕竟实物是不可能不存在而发生销售的(目录销售模式除外),但由于销售串货、验收不及时等原因,就可能出现负库存。出现负库存时,需要管理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并做针对性的处理,如调整串货销售、尽快验收入库、及时盘点调整库存等。

门店的库存具有损耗比较大、容易串货的特点,特别是生鲜商品,因此为了保证库存的准确性,门店商品要根据其特征安排盘点周期,如生鲜商品每周盘点1-2次(个别生鲜商品天天盘点),周转比较快的商品每月盘点2次,周转比较慢的每两个月盘点一次即可。


4、批次库存跟踪

对于一个零售连锁企业,库存管理单元(配送中心、门店)之间在库存管理上,不是完全可以割裂开的,而应该是相互关联的,如配送中心在配送出库后,批次库存减少,配送到门店后,门店的批次库存增加,此时门店增加的库存批次,其实就是配送中间减少的库存批次,其生产日期、包装规格等特征是一样的。实现连锁企业库存管理单元之间商品库存关联的方式,就是库存跟踪。库存跟踪就是在整个连锁企业中识别库存批次,然后统一标记批次上的属性,包括生产日期、包装规格、包装条形码等属性,当商品批次在企业范围内流转时,自动根据流转记录,在各个库存管理单元之间转移库存批次。

对于特殊的商品,如管理批号的药品、管理序列号的电子类商品等,可以利用这些特征来辅助实现库存的跟踪。

一般情况下,不同供应商供货的商品的条形码是不同的(生产类供应商),利用批次库存跟踪,就可以随时查询供应商在连锁企业的库存分布情况,特别是当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准确定位到商品在各个库存管理单元的分布情况,以便于安排统一的退货。

在不久的将来,利用RFID来标记商品后,就可以利用RFID来辅助实现批次库存的跟踪了。


三、综述

综上所述,批次管理在财务存货计价方法支持上,和对库存管理支持上的要求,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差异,如存货计价上,先进先出主要是商品进货价格的处理,而在库存管理上,先进先进先出是以生产日期为依据处理的,再如在存货计价上,比较关注进货供应商、进货价格等属性,而在库存管理上,更关注商品的生产日期、包装规格、包装条形码、产品批号、产品序列号等属性。

一个企业在这财务存货计价和库存管理两个方面,都应该进行严格的批次的管控,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








87
@声明: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内容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在原纸储存管理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注意仓库的储存条件对原纸的质量影响(如温度、湿度)。 2.原纸存取方便尽量避免无谓的搬动、造成表层损坏、破损报废。 3.采用电脑生产管理系统,用条形码对原纸进行管理,入库的每一卷纸都拥有一个唯一的代码,可对原纸进出 ...

  • 自动化仓储系统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合理的规划与先进技术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材料、配套件、制成品等数量不断增加,对物料的搬运和储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医药行业,从原料的采购、药品的生产、制成品的存储及销售,每一环节都必须做到安全可靠、无污 ...

  • 供电分公司5项措施强化库房管理,实现仓库管理规范化

    为进一步强化库房管理工作,某供电分公司从强化具体管理措施入手,实现了库房管理规范化。 一是库房物资应设专人管理,不得用临时人员管理; 二是按库建帐,帐、卡、物、资金四相符; 三是货物摆放按四号定位,五五摆放要求 ...

  • 仓贮区域卫生管理规程,确保仓库内部清洁卫生与整洁

    1、目的:确保仓库清洁卫生。   2、范围:适用于仓库的卫生管理。   3、责任者:物控部长、仓库保管员、QA监督员。   4、管理制度:   4.1仓库保管员应做到保持库区周围环境清洁卫生、整洁,无积水、夫杂物、无蚊蝇 ...

  • 仓库先进先出管理规定,提高物料的使用率,降低成本

     一、目的:   规范物料的管理,确保先进的物料优先出,提高物料的使用率和产品的合格率,从而降低成本;   二、适应范围:   澳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仓库;   三、定义:   根据生产、入库日期,对生产的半制品 ...

  • 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又称为重点管理法或者ABC分析法

    一:主要知识点   (一)ABC分类法   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又称为重点管理法或ABC分析法,该方法是根据帕累托曲线所揭示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以库存物资单个品种的库存资金占整个库存资金的,累积百分数为基础将存货分 ...

  • 冷库库房租赁保管员的管理规定

    冷库库房租赁保管员的管理规定,比较适用于国家标准储备冷库管理,而非批发市场似的冷库 24

  • 条码辅助ERP管理,打造高效仓库管理

    ERP即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它是一个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共享与利用的系统。ERP通过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充分整理、有效传递,使企业的资源在购、存、产、销、人、财、物等各个方面能够得到合理地配置与利 ...

  • 仓库管理升级代表经销商管理升级

    基本上来说能做个简单判断,若是这个经销商能管的清清爽爽,货帐卡齐全,那么,不管这个经销商的现在规模怎么样,基本可以判断是个有一定发展前景的经销商,若是某位经销商要是把仓库管的像个猪窝一样,乱七八糟,即便这位经销 ...

  • 生产车间的中转仓如何管理

    如图,公司做五金产品的,我管的是4个车间半成品中转仓,越接近成品的仓库就越乱,型号多,状态多,尾数多,仓库就在车间里,灰尘也比较多。 另外,我们分A、B两个班,一个班上白班,另一个班就上夜班,半个月一倒。每个仓库 ...

  • 仓库管理中固定库位和流动库位的分析,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看电影的时候,大家都喜欢随便坐,为什么在仓库管理中,反而喜欢“对号入座”的模式呢? 在我所辅导的大部分,几乎是所有的企业,仓库管理都是这么做的: 第一、把物料分类 第二、确定某一类物料放在某一个固 ...

  • 服装公司面辅料进出存管理(最好是娱乐制服服装厂的面辅料进出存)

    求服装公司面辅料进出存管理(最好是娱乐制服服装厂的面辅料进出存),最好有面辅料编码规则和面辅料详细的分类编码。邮箱是54 8@qq.com 33

  • 如何管理电子原料库,应该怎样进行规划

    我在一家小的电子厂做库房,刚做还没有经验,请高手们指导一下 28

  • 仓库评估分析项目计划及相关表单

    仓库评估分析项目计划及相关表单下载: 仓库评估分析项目计划及表单.rar(37.28 KB, 下载次数: 34) 2-6-27 14:4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3

  • 需一套纺织企业的坯布仓库半成品成品仓库的管理计划

    急需一套纺织企业的坯布仓库半成品成品仓库的管理计划 89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